[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0791.2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7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曹鑫;陈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蔚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3;B29L3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7 江苏省盐城市经济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模座 上端面 上模座 水管 固定板 前端面 汽车内饰件 进水管 下端面 模具 注塑 方便维修 固定螺丝 模具加工 出水管 固定卡 固定块 螺纹槽 喷水器 外端面 中心端 注塑槽 注塑模 模座 镶嵌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上端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上模座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上模座的下端面固定卡接在下模座的上端面,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面开设有注塑槽,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端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喷水器。本发明通过设有下模座和水管,在模具加工过程中给模具降温,且水管是镶嵌在模具上的,方便维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目前注塑模有以下的缺陷:目前的注塑模具在加工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对模具降温,出现了模具温度过高使给模具造成损伤,在加入冷却液时管道出现故障更换不方便,模具温度过高时,内部的橡胶或塑料材质的管道容易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件生产用注塑模,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上端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上模座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上模座的下端面固定卡接在下模座的上端面,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面开设有注塑槽,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端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喷水器,所述水管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连接管,所述水管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出水管连接管,所述水管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连接管,且第一进水管连接管、出水管连接管和第二进水管连接管水平方向呈环形排列在水管的外端面。
优选的,所述水管镶嵌在下模座的上端面,且与固定板和水管与下模座上端面水平方向齐平。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管、第二进水管连接管与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喷水器共设有四组,且均匀分布在水管的外端面。
优选的,所述水管、第一进水管连接管、出水管连接管、第二进水管连接管由钢铁材料制成,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出水管由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大小相同,且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水平方向呈直线排列。
优选的,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面开设有流水槽,且水管与流水槽相贯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设有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将出水管固定连接在下模座的前端面,将第一进水管固定连接在下模座的前端面,将第二进水管固定连接在下模座的前端面,将冷却液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中注入,对模具的内部进行降温,使模具在制作过程中就能得以冷却,保护了模具。
本发明通过设有水管和喷水器,将水管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下模座的上端面,且水管为钢铁材质制成,在模具内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也不受影响,且水管是镶嵌在下模座的上端面的,将固定螺丝拧开就能将水管拿出,更换或维修更加的方便,将喷水器固定安装在水管的外端面,冷却液通过喷水器喷出,使喷射目标更加唯一,不浪费冷却液,在注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注塑的需要对模具进行定点准确的降温,使得成品更加的符合注塑要求之后冷却液通过流水槽流入出水管流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蔚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蔚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07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