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高强密水型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7737.2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罗瑞林;关永胜;潘友强;陈李峰;吕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长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密水型 沥青 混合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高强密水型沥青混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基质沥青5~20份;页岩30~80份;矿料100份;岩沥青3~10份;复合改性剂1~5份;其中,所述矿料由粒径为0.075mm~15mm的辉绿岩、粒径小于0.075mm的石灰石矿粉按重量比100:4~7配置而成。本发明轻质高强密水型沥青混合料密度小、模量高,空隙率小,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用于混凝土桥桥面铺装或高速公路路面铺装时,在路面结构厚度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效减轻铺装层质量,为混凝土桥梁结构或半刚性基层层结构承重减负;在相同的承载能力下,可以增大铺装层结构厚度,减少由混凝土桥面或半刚性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提高路面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公路路面及混凝土桥桥面的铺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轻质高强密水型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交通业的飞速发展,国内陆续建设了大量的公路,桥梁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高速公路中桥梁总长占到路面总长的10~15%。而水泥混凝土桥梁以高性价比的特点,在我国近代桥梁建设中占据很大比重,成为最常见的公路桥梁形式之一。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及车辆荷载的快速增长与累积,公路路面及混凝土桥的铺装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都面临着严峻考验。目前国内早期建设的公路桥梁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车辙、裂缝、推移等病害,甚至出现桥梁结构的开裂破坏,其严重降低了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及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高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轻集料沥青混合料具有密度低、模量高及优越的抗车辙性、水稳性和抗滑性等特性,可作为提高公路桥梁使用寿命的最佳混合料,但在实际铺面工程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其工程应用价值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利用轻集料开发高强密水沥青混合料,减轻桥梁二期恒载,兼顾提高铺装层抗车辙、抗开裂等性能,保护桥面及基层不受水损害等,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公路桥梁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轻质高强密水型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公路桥梁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轻质高强密水型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一方面减轻桥梁二期恒载,减小公路半刚性基层承重压力,提升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在路面结构承重范围内,可通过增大铺装厚度减少铺装层反射裂缝的产生,提高抗开裂、抗车辙、抗水损害性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轻质高强密水型沥青混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
其中,所述矿料由粒径为0.075mm~15mm的辉绿岩、粒径小于0.075mm的石灰石矿粉按重量比100:4~7配置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改性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质沥青为70#~110#基质沥青。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页岩为碎石型页岩,粒径范围为3mm-15mm,堆积密度不大于900g/cm3,压碎值不大于30%,吸水率不大于3%。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岩沥青为北美岩沥青、布敦岩沥青或青川岩沥青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长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长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77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