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施工现场临电智能管理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6992.5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2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董亚兴;邓振华;石荣;李宁;桑兆龙;百世健;张文智;李鹿宁;聂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层 配电 监测系统 感知层 应用层 施工现场 智能管理 电网 电工 电网运行状态 监控和管理 应用层通信 跳闸 电网故障 电网开关 通信连接 信息传输 有效实现 获知 维修 管理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现场临电智能管理监测系统及方法,管理监测系统包括感知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感知层与传输层通信连接;传输层与应用层通信连接;感知层设置于配电箱内,用于检测和处理电网的配电信息;传输层用于将配电信息传输至应用层;应用层用于接收和处理配电信息,并对电网进行管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当电网开关位跳闸后能将信息及时通知电工及安全员;以便电工及安全员能够及时获知电网运行状态,并进行维修;使用该系统能定期汇总电网故障数量,有效实现电网的监控和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现场临电智能管理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2016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26.42亿平方米,随着建筑面积增大,施工现场管理尤其困难,尤其是现场占地面积较大,临时用电管线布置较长,在施工现场临电管理过程中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配电箱故障不能及时确定(本级还是上级);2、电工不能及时主动获得用电故障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信息;3、配电箱配比是否合适并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信息不能快速获得;工地较大以及故障较多时,不便于安全员调度电工操作;所以,为保证现场临电的管理方便简洁高效,施工现场拟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解决此几类问题,确保用电环境的稳定及安全。
基于上述电网使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施工现场临电智能管理监测系统及方法,以解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故障不能及时确定;电工不能及时主动获得用电故障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信息;配电箱配比是否合适并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信息不能快速获得;工地较大以及故障较多时,不便于安全员调度电工操作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现场临电智能管理监测系统,包括感知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感知层与传输层通信连接;传输层与应用层通信连接;感知层设置于配电箱内,用于检测和处理电网的配电信息;传输层用于将配电信息传输至应用层;应用层用于接收和处理配电信息,并对电网进行管理。
进一步地,感知层包括有电能检测传感器和ARM平台的数据处理模块;电能检测传感器和ARM平台的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电能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电网的电流、电压以及频率;ARM平台的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电网的当前功率、电压、电流或功率因子进行计算,并判断电网跳闸的类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UPS模块;UPS模块分别与电能检测传感器和M平台的数据处理模块电气连接,用于向电能检测传感器和ARM平台的数据处理模块提供电源。
进一步地,传输模块包括有GPRS模块和云服务器;GPRS模块和云服务器通信连接;感知层通过GPRS模块将配电信息传输至云服务器。
进一步地,应用层包括有信息处理系统和终端模块;信息处理系统和终端模块通信连接;信息处理系统用于对配电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以及权限管理;终端模块用于提供电网配电信息的查阅及通知。
进一步地,终端模块包括有手机应用模块和WEB应用模块;手机应用模块用于将电网故障信息传输至电工或安全员;WEB应用模块用于提供PC查阅电网配电信息。
进一步地,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有DNS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缓冲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报警器。
进一步地,电网配电信息包括有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子以及故障信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当电网开关位跳闸后能将信息及时通知电工及安全员;电工能明确知道当前多少故障没有排查,每个故障发生的时间及具体的地点;能明确跳闸是由于过载跳闸还是其他原因导致;安全员能明确知道哪里发生故障并且能明确是哪个电工在处理、处理的状况如何;能实时查看当前各个配电箱的具体用电情况;能定期汇总故障数量,有效实现电网的监控和管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6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调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