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块链中数据存储的隐私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6877.8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7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劲松;严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H04L9/08;H04L9/06;G06Q20/3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块 数据 存储 隐私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块链中数据存储的隐私保护方法,在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上存储的数据分为公开数据和隐私数据,对隐私数据进行加密,并且通过身份认证的方式对数据的读写权限进行控制。本发明设计出的区块链节点数据存储的隐私保护方法,可应用于在需要进行隐私保护的数据应用环境,同时实现方式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及加密存储技术,主要是一种区块链中数据存储的隐私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账本内的交易按照密码学签名和哈希算法保证不可篡改,且所有交易在账本中可追溯。在公有区块链中,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交易内容都是公开的,仅仅通过“伪匿名”的方式保护用户隐私。但在数据作为资产的情况下,一方面用户并不希望所有的数据资源都开放给公共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服务商业不希望数据在一次授权后就被其他用户无限次使用,因此有必要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隐私,同时又要保证授权的服务商能够查看数据,以保证大数据应用的正常使用。这就需要灵活的处理交易数据以及数据的存储问题。
与本发明同时提交的发明“一种基于策略的混合身份认证方法”和“一种区块链中进行双向认证的方法”公开了两种在数据交互环节中的身份认证方法,但对于后续的数据操作并未做详细解释,本发明针对数据存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区块链中数据存储的隐私保护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一旦提交数据,则无法再对数据进行管理的弊端,通过数据加密和公开索引以及按策略进行访问的方法,在大数据环境下保护用户隐私,具体来说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用户用户隐私数据通过加密存储在本地,而在互联网上通过有代价的区块链公开数据索引。该方法适用于用户和服务商之间的数据交互并利于数据在公开的区块链网络上存储和发布。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区块链中数据存储的隐私保护方法,将区块链节点上存储的数据标识为共享、公共、加密部分,其中加密的私有数据则存储在链外,而共享和公共部分通过区块链网络存储,以对数据确权,同时该部分数据存储了对私有加密数据的索引,以保证访问时可以通过该索引检索到该部分数据。
作为优选,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终端用户(u)通过加密信道与服务器(s)交互形成共享的秘钥组(pku,s,pks,u,eku,s),其中pku,s表示终端用户(u)分享给服务器(s)的公钥,pks,u为服务器(s)分享给终端用户(u)的公钥,eku,s表示终端用户(u)和服务器(s)共享的对称秘钥。
服务器(s)访问终端用户(u)数据的访问策略集合POLICYu,s={xn,n∈N},其中xn为某种访问策略的描述。以上策略由终端用户(u)给出。同样作为共享数据与服务器(s)分享。
则终端用户(u)与服务器(s)中都具有共享数据为(pku,s,pks,u,eku,s,POLICYu,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68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