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6452.7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1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壮;高音;黄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H04W2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董文倩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控制面网元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反馈消息和/或承载管理消息,其中,该承载管理消息是该用户面网元依据该用户面网元与分布式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确定的,该数据传输反馈消息用于指示该用户面网元和分布式处理单元的数据传输状态;根据该数据传输反馈消息和/或承载管理消息管理该用户面网元的承载。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后,控制面网元无法获取分布式处理单元的无线数据承载的数据传输流控状态的问题,实现了控制面网元获取数据传输流控状态,进一步控制用户面网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新无线NR中,需要重新定义前传网络接口的划分方式。在前传接口的划分方式中,需要从传输容量、传输时延、方便部署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比如:考虑到非理想前传传输,将时延不敏感的网络功能放在第一网元(比如集中处理单元(CentralizedUnit,简称为CU)中),将时延敏感的网络功能放在第二网元(比如分布式处理单元(Distributed Unit,简称为DU)中),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通过理想和/或非理想的前传网络进行传输的示意图,Fronthaul可以意为前传传输。
不同QoS要求的5G用户业务和不均衡的用户业务物理分布,对5G网络的组网部署和数据传输性能的需求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业务往往交织并存,或者在局部区域热点爆发,使得目前相对封闭的网络架构,不能高效地支撑各类5G场景。因此,在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划分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传输时延、负载均衡、多厂商设备互操作性以及部署成本等多个角度的综合考虑,需要进一步对第一网元中控制面实体(Control plane,以下简称CU-CP)和用户面实体(User plane,以下简称CU-UP)进行物理分割(注:CU-CP和CU-UP功能集,过去已经被逻辑层面分割,但是物理上还是集成在单个网元内),使得CU-CP和CU-UP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并可以被独立配置、资源扩展和功能升级,因此可以更灵活高效地去满足5G的各类业务需求。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集中处理单元CU被分离后与第二网元的连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CU被分离CU-CP和CU-UP独立的网元实体以后,CU-CP/CU-UP网元实体之间的逻辑接口称为E1接口。CU-UP和DU之间的逻辑接口称之为F1-U接口。CU-CP和DU之间的逻辑接口成为F1-C接口,DU只能通过DU和CU-UP之间的F1-U接口向CU-UP反馈用户面数据传输和流控状态。而CU-CP此时无法获得在DU上的无线数据承载的传输状态和流控状态。所以需要研究新的方法,使得在CU-CP,CU-UP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的情况下,CU-CP可以获得DU的无线数据承载的数据传输流控状态。
针对相关技术中将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后,控制面网元无法获取分布式处理单元的无线数据承载的数据传输流控状态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将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后,控制面网元无法获取分布式处理单元的无线数据承载的数据传输流控状态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包括:控制面网元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反馈消息和/或承载管理消息,其中,所述承载管理消息是所述用户面网元依据所述用户面网元与分布式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确定的,所述数据传输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网元和分布式处理单元的数据传输状态;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反馈消息和/或承载管理消息管理所述用户面网元的承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64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