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焦激光照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5231.8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3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雨晴;龚俊强;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G03B15/05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激光照明系统 透镜组 透镜组成 正屈光力 变倍比 变焦 激光器光纤 负屈光力 光纤端面 光轴方向 夜视监控 依次设置 照明效果 射出面 预期的 照明光 长焦 镜头 移动 覆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激光照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为夜视监控镜头提供照明的长焦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包括有沿着光轴方向从照明光射出面到激光器光纤端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成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组成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通过移动第一透镜组和第三透镜,使其远离或靠近光纤端面来实现增大或缩小照明角度,从而达到预期的照明效果,具有变倍比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激光照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夜间提供给监控镜头作为主动照明的长焦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辅助监控镜头所使用的激光照明系统,大部分存在光斑不均匀,照明角度范围小以及长焦端角度太大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高清一体机的视场角一般都比较大,照明角度太小会影响监控镜头的广角夜视效果。为此需要设计一种长焦视场角小、大变倍比的变焦激光照明系统来达到预期的照明效果。
本发明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长焦视场角小、照明角度范围大、光斑均匀且边缘清晰的大变倍比变焦激光照明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焦激光照明系统,包括有沿着光轴方向从照明光射出面到激光器光纤端面依次设置的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三透镜、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成,所述第三透镜组由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三透镜能够沿着光轴相对于光纤端面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固定不动。
所述第一透镜的直径为60mm,厚度为15mm,其背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100.973,朝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100.973;第二透镜的直径为56mm,厚度为7mm,其背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90.684,朝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250.446。
所述第三透镜的直径为15mm,厚度为5mm,其背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94.878,朝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9.169;第四透镜的直径为10mm,厚度为4mm,其背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25.401,朝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20.482;第五透镜的直径为10mm,厚度为4mm,其背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21.498,朝向光纤端面表面的曲率为107.645。
所述变焦激光照明系统的变倍比符合下列条件式:50≤F2/F1≤110,F1≤1mm,其中F1是激光照明系统的最短焦距,F2是激光照明系统的最长焦距。
所述变焦激光照明系统满足100mm≤TOR≤150mm,其中TOR为激光照明系统的总长度。
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满足下列条件式:Nd1<1.6;Nd2<1.85;Nd3<1.85;Nd4<1.85;Nd5<1.85;其中Nd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d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以上所有折射率都是808nm波长在所选透镜介质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透镜。
本激光照明系统的照明角度变化的过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三透镜向远离或靠近光纤端面移动,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光纤端面固定不动;当第一透镜组和第三透镜同时逐渐远离光纤端面时,该系统的照明角度逐渐增大;反之当第一透镜组和第三透镜同时逐渐靠近光纤端面时,该系统的照明角度逐渐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5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