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rduino和NB-IOT的森林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3845.2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9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凡;谭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凡;谭星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压强传感器 土壤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 采集装置 森林环境 采集 实时传输 实时性差 数据发送 双向通信 低成本 低功耗 上传 下载 覆盖 管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rduino和NB‑IOT的森林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包括:OceanConnect平台、NB‑IOT模块、arduino平台、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强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arduino平台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强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将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强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所述NB‑IOT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OceanConnect平台;所述NB‑IOT模块通过COAP协议与所述OceanConnect平台双向通信。本发明通过NB‑IOT技术对采集因子进行实时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实时性差的缺陷,同时具有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的特点,通过与IOT平台进行连接解决了的数据的上传、管理、下载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森林环境因子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rduino和NB-IOT的森林环境因子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森林环境因子采集设备难以实现大规模的覆盖、实时性较差、不便于统一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arduino和NB-IOT的森林环境因子采集装置,通过NB-IOT技术对采集因子进行实时传输,以解决现有技术实时性差的缺陷,同时NB-IOT作为一种新型LPWA技术,具有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的特点,通过与IOT平台进行连接,以解决的数据的上传、管理、下载等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arduino和NB-IOT的森林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包括OceanConnect平台、NB-IOT模块、arduino平台、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强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
arduino平台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强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将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强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NB-IOT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OceanConnect平台;NB-IOT模块通过COAP协议与OceanConnect平台双向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NB-IOT技术对采集因子进行实时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实时性差的缺陷,同时具有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的特点,通过与IOT平台进行连接解决了的数据的上传、管理、下载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arduino和NB-IOT的森林环境因子采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arduino和NB-IOT的森林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包括OceanConnect平台(IOT平台)、NB-IOT模块、arduino平台、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强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arduino平台与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强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将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强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NB-IOT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OceanConnect平台;NB-IOT模块通过COAP协议与OceanConnect平台双向通信。
通过NB-IOT技术对采集因子进行实时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实时性差的缺陷,同时具有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的特点,通过与IOT平台进行连接解决了的数据的上传、管理、下载等问题。
arduino Arduino Mega 2560,作为核心部件起着使能、控制、管理作用,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并通过NBIOT模块发送给IOT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凡;谭星,未经李凡;谭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3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铁路边坡监测、分析及预警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隧道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