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升机主动降噪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3209.X | 申请日: | 201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1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祖豪 |
主分类号: | B64C11/16 | 分类号: | B64C11/16;G10K11/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降噪 直升机 集成化设计 智能材料 主动控制 探头 降噪 计算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主动降噪系统,通过利用集成化设计的原理,采用计算机加探头加智能材料的方式,通过对他们共同实现主动控制,从而主动实现降噪。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直升机噪声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直升机主动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直升机采用的降噪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但是总体上还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式降噪,另一类则是被动式降噪。
大多数的直升机采用的是被动式降噪技术,其包括了从直升机的旋翼系统、发动机系统以及机体的其余部分进行降噪,但是这种降噪技术有一个先天的不足,就是如果当使用环境与设计人员的设计使用的理想环境出现偏差时系统的降噪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设置出现反效果。这就对设计人员提出了较大的要求,同时也限制了直升机的使用范围必须要与直升机的设计状态大致重合,否则设计就会失效。
而现在采用的主动式降噪技术,但由于其技术较为先进,因此需要这样就难以普及开来,使得这一样技术发展不快。
发明专利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直升机噪声处理设备中缺乏主动性、缺乏会环境的主动适应性、不能实现自我调节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采用利用集成化设计的原理,采用计算机加探头加智能材料的方式,通过对他们共同实现主动控制,从而主动实现降噪。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降噪系统设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机载探头端,另一部分为直升机桨叶端。
电子噪声传感器主要通过采集直升机发出的噪声,将实时的直升机外部环境的噪声水平传输给机载计算机。而机载计算机就会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经计算机分析的结果会通过机载光纤网络传输给位于机上的主动式干扰探头。探头会通过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转换为特定相位的声波,这种由探头所发出的声波会和原来飞机发出的声频信号进行叠加,由于两者之间相位是相反的,这样原有由飞机发出的噪声就会被抵消或者削弱。
探头的位置是经过在地面上的实验数据进行调整,如果当部分探头出现了损坏无法使用时,这时候会有特定的信号传输给机载计算机,机载计算机会通过特定的算法,对原有的加载信号进行处理,然后经过无损坏的探头发出。
除了通过探头发出特定信号的波进行降噪外,飞机的主螺旋桨以及尾桨采用智能材料。通过计算机分析的信号,会通过光纤系统传输到动作信号处理器中。信号经过动作信号处理器处理后,会变成特定的电信号,这个电信号会通过布置于主螺旋桨以及尾桨内部的导体网络进行传导。当主螺旋桨以及尾桨中的材料收到特定的电信号后,材料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时候主螺旋桨以及尾桨的叶形会发生特定的改变,通过该变量机体由桨叶发出的声波会发生消减甚至消失。
当在战时出现损坏时,这时候电路会反馈特定的信号给机载计算机,机载计算机收到后,会通过其内部的算法通过调整由探头发出的声波信号,弥补桨叶所造成的声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系统流程图
图2是电子噪声传感器正视图
图3是主动式干扰探头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直升机主动降噪系统包括电子噪声传感器(1)、机载计算机(2)、主动式干扰探头(3)、动作信号处理器(4)、主螺旋桨以及尾桨智能材料(5),其特征在于:机载计算机(2)与主动式干扰探头(3)、动作信号处理器(4)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通信,动作信号处理器(4)、主螺旋桨以及尾桨智能材料(5)之间通过柔性连接,电子噪声传感器(1)固定在机体的设计位置,并且通过缆线与机载计算机(2)连接,主动式干扰探头(3)采用固定式,固定于设计的初始位置。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祖豪,未经张祖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32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
- 下一篇:一种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