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参数的用户识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2477.X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6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幸峰;朱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驰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Q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14 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乡富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接入模块 数据准备模块 用户识别系统 结果查询 算法模块 同一用户 多参数 查询服务 关系数据 精准营销 来源数据 上行用户 数据挖掘 数据信息 重大意义 多平台 多终端 归并 下行 清洗 归属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参数的用户识别系统,包括数据接入模块,所述数据接入模块用于收集并提取各来源数据中的ID以及ID关系数据;数据准备模块,所述数据准备模块用于数据的清洗;连接算法模块,所述连接算法模块用于根据ID关系对,基于连图原则将一个最大连通图归属到一个CCID上;结果查询模块,所述结果查询模块用于提供CCID查询服务,上行用户ID,下行CCID,本发明能够对多终端、多平台的ID进行归并,识别同一用户的多个ID,扩展同一用户的数据信息,对于提升数据挖掘、精准营销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参数识别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多参数的用户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企业在进行数字营销的过程中,在多个渠道对用户有不同的标识方法,产生了例如PC Cookie、移动设备IMEI/IDFA、微信OpenID等多种ID。如何确定这些ID归属于同一个人?对数据的归集、交换、受众画像等都有重大的意义。若能确定多个ID归属于同一用户,那就能把同一用户的不同平台、终端的数据集关联在一起,将大大扩展基于同一用户的数据信息,对许多数据挖掘分析意义也非常重大。
现今,基于多参数的用户识别,其中一个普遍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各个平台、数据库中的表进行关联即两个表中有相同的ID就认为这是同一用户,通过这种关联方法不但使得整合ID效率和ID归并率极低,而且极易出错。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将包括用户个人数据、用户社会关系数据、用户生成数据、用户行为数据4种进行归类,基于已归类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算法模型的概率判断是否为同一用户。此种方法的缺点是提高了识别同一用户的成本,而且ID归并率和识别正确率也都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参数的用户识别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能够对多终端、多平台的ID进行归并,识别同一用户的多个ID,扩展同一用户的数据信息,对于提升数据挖掘、精准营销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参数的用户识别系统,包括数据接入模块,所述数据接入模块用于收集并提取各来源数据中的ID以及ID关系数据;数据准备模块,所述数据准备模块用于数据的清洗;连接算法模块,所述连接算法模块用于根据ID关系对,基于连图原则将一个最大连通图归属到一个CCID上;结果查询模块,所述结果查询模块用于提供CCID查询服务,上行用户ID,下行CCID。
上述的识别系统,其中,原始数据通过标准API或以文件的形式接入,提取用户ID关系对。
上述的识别系统,其中,所述数据的清洗包括数据格式清洗和异常关系的清洗,所述数据格式清洗包括明细不符合数据类型格式的数据进行清洗,所述异常关系的清洗包括非正常的关系对数据的清洗。
上述的识别系统,其中,将连接数据的质量分为不同的三个等级,分级将决定关系对的基础权重,并影响关系权重的计算。
上述的识别系统,其中,归并引擎根据关系对基础权重,再计算出关系权重,具体为:综合数据源质量、数据类型质量、频次因素、时间衰减计算出关系权重。
同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参数的用户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始数据通过标准API或以文件的形式接入,提取用户ID关系对;
步骤(2):进行数据格式清洗和异常关系的清洗;
步骤(3):将连接数据质量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步骤(4):归并引擎根据关系对基础权重并计算出关系权重;
步骤(5):将ID两两关系连接构建一个连通图,基于最大连通图生成CCID;
步骤(6):通过结果查询功能可实现同一用户多个ID的查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驰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驰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24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