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透镜型管帽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1322.4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5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渝;周晓波;黎小刚;袁中朝;杨拓;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33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管帽 内侧管 外侧管 非球透镜 耦合效率 双透镜 折射率 光源 光纤通信领域 中心线对齐 嵌套 激光芯片 耦合 球透镜 单球 焊接 光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透镜型管帽,属于光纤通信领域。该管帽包括内侧透镜、外侧透镜、内侧管壳和外侧管壳;内侧透镜位于管帽内侧,离光源较近,外侧透镜位于管帽外侧,离光源较远;内侧透镜的折射率大于外侧透镜的折射率,内侧透镜的直径小于外侧透镜的直径;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沿中心线对齐,分别与内侧管壳和外侧管壳焊接;内侧管壳和外侧管壳能相互嵌套。本发明实现了激光芯片与光纤之间的耦合,其成本比非球透镜管帽大大降低,而耦合效率大大高于单球纯球透镜管帽,接近非球透镜管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的耦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通信领域,涉及双透镜型管帽。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光纤通信领域,光源发出的光,耦合到光纤,一般采用带透镜的管帽,这种管帽的功能为:(1)具有气密性,保护发光芯片不被氧化;(2)将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发出的光聚焦耦合到光纤中。
光源简介:在光纤通信领域,一般采用半导体激光器LD作为光源。用于光通信的LD,有源层一般很薄,厚度小于1um,发光区域的宽度一般在1um左右。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光束的发散程度不同,光束远场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平行于p-n结方向的水平发散角θ∥为一般为20°~30°,而垂直于p-n结方向的发散角θ⊥为30°~45°,如图1所示。
光纤简介: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通常是一种圆柱形的介质波导,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的光传导工具,它引导光波沿着其轴线的方向传播。典型的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三部分组成。纤芯的折射率必须大于包层的折射率,以构成传输光波导。图2是均匀折射率光纤中子午光线传播的示意图。入射到光纤端面的光,并不能全部入射到光纤,并形成稳定的传播,只有入射到模场直径MFD范围以内,并且入射角度的正弦值小于数值孔径N.A.的光才能够在光纤中稳定传播。在光纤通信领域使用的光纤为单模光纤,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MFD一般为9um左右,数值孔径N.A.大约为0.12,也就是说入射到光纤端面的光,必须汇聚成直径9um左右或者更小的光斑,并且入射角度小于6.9°,才能进入光纤,形成稳定的传播。
光的耦合简介:图3是一只典型的带玻璃透镜的光窗管帽图,金属外壳实现气密性功能,玻璃透镜实现耦合功能。光源芯片安装在管座上,与管帽相连。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玻璃透镜的折射,汇聚成一个较小的光斑,将光纤的端面置于该光斑位置附近,并仔细调节光纤位置,使得光尽可能多的进入光纤。
目前光源与光纤之间的耦合,一般采用单只玻璃透镜进行耦合,市面上主要产品采用的方案有:熔融玻璃球方案、纯球透镜方案和非球透镜方案。
(1)熔融玻璃球:采用熔融玻璃球对光进行折射,实现光的耦合功能。将玻璃块放置在金属管壳上,加热至玻璃呈熔融状态,利用高温状态下玻璃的表面张力收缩、重力因素以及与金属氧化层的浸润作用实现成形。
优点:成本低。
缺点:不规则,产品一致性差,耦合效率低。
(2)纯球透镜:采用预先磨制、抛光的玻璃球对光进行折射,实现光的耦合功能。玻璃球采用折射率1.5~2.0的玻璃材料,球直径一般为1~2mm。采用低温焊料将这种加工好的玻璃球直接焊接在金属外壳上。纯球透镜方案的成本比熔融玻璃球略高。
优点:透镜形状规则,一致性好,耦合效率比熔融玻璃球要高。
缺点:纯球透镜的缺点在于有球差。
如图4所示,在光轴上的某一点发出的光,经过纯球透镜后,发生折射。折射后的光,并不能汇聚于一点,角度较小的近轴光线聚焦于较远处,随着发出光的角度的增大,远轴光线聚焦于较近的位置,这样就造成了发射角度不同的光,不能完美的聚焦成一点,只能形成一个较大的光斑,光纤的模场直径一般为9um左右,采用纯球透镜聚焦的光斑直径远大于9um,只有少部分的光能够进入光纤,造成了耦合效率低下。纯球透镜只能汇聚近轴光线,角度大的远轴光线,由于球差的原因,不能被耦合入光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1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波导转向耦合结构组合体和光波导转向对准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海底通信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