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在窗洞口安装的轻质墙板及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0125.0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2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蒋超;袁琳琳;宋军;林刚;余成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6 | 分类号: | E04B2/76;E04B1/90;E04B1/6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窗洞 安装 轻质墙板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在窗洞口安装的轻质墙板,隔墙板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钢板,钢板之间通过若干钢条焊接连接;以钢板和钢条为骨架浇筑轻质混凝土构成隔墙板,两个钢板之间、且位于相邻的两个钢条之间的轻质混凝土上开设有通孔。基于上述轻质墙板在窗洞口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窗洞墙板和窗洞顶板,窗洞墙板由若干竖向拼接设置的隔墙板组成,窗洞顶板由隔墙板横向设置于窗洞口顶部构成;与所述窗洞口左右两侧及上方相邻隔墙板上的通孔内均灌注有砂浆,窗洞口下方对应的隔墙板的通孔端口处设有填充机构。本发明以机械连接方式固定拼装窗洞口隔墙板结构,利于提高可窗洞口墙板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在窗洞口安装的轻质墙板及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轻质隔墙板是一种外型像空心楼板一样的新型节能墙材,其两边有公母隼槽,安装时只需将板材立起,公、母隼槽涂上少量嵌缝砂浆后对拼装起来即可。且现有的轻质隔墙板的公、母隼槽多为简单的V型接口,由于V型接口比较浅,所以在实际的安装使用中,V型接口几乎变成了平口。这样的结构对于相互连接的轻质隔墙板来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不利于墙体的整体性能,增加了声音和水还有空气的渗透性。在对门窗洞口部位仍沿用传统的拼接、粘结的方法施工,往往影响到板墙的整体性和隔音效果,不但门窗洞口处墙板上的拼接缝容易出现裂缝,而且安装在门窗上方的墙板其安全可靠性较为薄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传统的轻质隔墙板及简单的粘合拼接结构构成的窗洞口部位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裂缝,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适合在窗洞口安装的轻质墙板。
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合在窗洞口安装的轻质墙板,包括若干隔墙板,所述隔墙板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钢板,所述钢板之间通过若干钢条焊接连接,钢条的长轴方向与钢板的长轴方向平行,钢条的径向两侧与对应侧钢板垂直焊接接触;以钢板和钢条为骨架浇筑轻质混凝土构成隔墙板,两个钢板之间、且位于相邻的两个钢条之间的轻质混凝土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轴线方向与钢条的长轴方向平行。
本发明提供的隔墙板整体通过轻质混凝土浇筑钢板及钢条骨架构成;通过若干钢条连接平行固定两钢板构成隔墙板整体骨架结构,起到一定承重、及固定轻质混凝土的作用,隔墙板整体在横向或竖向都有相对稳定的支持作用。钢条可呈一条直线等间距均匀分布,再在相邻的钢条之间的轻质混凝土上开设通孔,在不影响隔墙板整体受力作用的情况下一方面利于减轻隔墙板整体重量,另一方面起到良好的隔音、隔热、保温作用。
优选地,所述钢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
通过在钢板上开设减重孔,一方面,在不影响隔墙板整体受力作用的情况下可大大减轻隔墙板整体的重量,便于对隔墙板的搬运、安装等施工操作;另一方面,在浇筑轻质混凝土过程中,轻质混凝土也会填充满钢板上的减重孔,这样相当于增大了钢板与混凝土的接面积,且使钢板与轻质混凝土形成网状交错排布连接结构,有助于使二者更好的结合成一个稳固的一体化结构;若不开设减重孔直接浇筑轻质混凝土,则钢板与轻质混凝土之间呈层状连接结构,其机械结构稳定性远远不及开设减重孔的隔墙板结构。
基于上述轻质墙板在窗洞口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窗洞墙板和窗洞顶板,所述窗洞墙板由若干竖向拼接设置的隔墙板组成,所述窗洞顶板由隔墙板横向设置于窗洞口顶部构成;与所述窗洞口左右两侧及上方相邻隔墙板上的通孔内均灌注有砂浆,窗洞口下方对应的隔墙板的通孔端口处设有填充机构。
通过对窗洞口的两侧及顶部相邻的隔墙板上的通孔进行浇灌砂浆,并在窗洞口下方对应的隔墙板上的一排通孔端口均设置填充机构,这样窗洞口边缘位置相邻的通孔处均处理为实心结构,以提高门窗洞口侧的承重能力及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0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