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9722.1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8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大木英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1/02 | 分类号: | B60J1/02;B62D25/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赵晶;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罩板 通风孔 风挡 玻璃 连接 结构 | ||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前罩板通风孔的设计的自由度、通用性的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在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中,风挡玻璃具备:夹层玻璃,具有配置于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配置于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将第一玻璃板及第二玻璃板接合的中间膜;切口部,通过在夹层玻璃的下缘部的一部分将第二玻璃板及中间膜除去而形成;供电部,设置于切口部内的第一玻璃板的车内面;导线,与供电部电连接;及间隔件,配置于切口部内的比供电部靠风挡玻璃的下缘部侧处,在前罩板通风孔的后端部具备夹持部,该夹持部由沿着第一玻璃板配置的上片和配置在第二玻璃板侧的下片构成,第一玻璃板和间隔件被夹持部所夹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已知有将前罩板通风孔的后端部与风挡玻璃的下缘部连接的结构(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前罩板通风孔的后端部,由夹持缘部和一定间隔的多个夹持片形成的夹持部夹持风挡玻璃的下缘部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09706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为了使附着于风挡玻璃的霜、雪、冰等融化而有时在风挡玻璃设置有除冰器等。这样的风挡玻璃在构成风挡玻璃的2张玻璃板中的车内侧的玻璃板的一部分设置切口部,在车外侧的玻璃板的车内面配置供电部。在风挡玻璃的外部设置的电源和供电部由导线电连接。为了将供电部和导线的一部分密封而在切口部填充密封材料。
在切口部的密封材料的厚度比车内侧的玻璃板的厚度厚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保护供电部与导线的连接部免于受到来自外部的水分的侵入,但是有时利用前罩板通风孔的夹持部无法夹持风挡玻璃的下缘部。为了避免该问题,前罩板通风孔的夹持部需要避开风挡玻璃的切口部,会导致前罩板通风孔的设计的自由度及通用性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罩板通风孔的设计的自由度及通用性高的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是将前罩板通风孔的后端部与风挡玻璃的下缘部连接而构成的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风挡玻璃具备:夹层玻璃,具有配置于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配置于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将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接合的中间膜;切口部,通过在所述夹层玻璃的下缘部的一部分将所述第二玻璃板及所述中间膜除去而形成;供电部,在所述切口部内,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面;导线,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及间隔件,配置于所述切口部内比所述供电部靠所述风挡玻璃的下缘部侧处,所述前罩板通风孔在其后端部具备夹持部,该夹持部由沿着所述第一玻璃板配置的上片和配置在所述第二玻璃板侧的下片构成,截面为U字状,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间隔件被所述夹持部所夹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前罩板通风孔的夹持部能够夹持第一玻璃板和配置在切口部内的间隔件,因此能够提高前罩板通风孔的设计的自由度及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的组装立体图。
图2是将形成于风挡玻璃的切口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切口部的区域以外的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切口部的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图5是切口部的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株式会社,未经AG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9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改善车辆车内空气质量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的汽车前置挡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