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线缆的充电位转移方法及充电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6967.9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6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S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晓东 |
地址: | 450016***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线缆 支撑臂 停车区域 助力装置 充电站 铰接座 充电机 充电枪 停车位 充电 拖动 摆动轨迹 车辆停放 地面固定 方案解决 停车场地 作业效率 磨损 承载 穿过 | ||
本发明涉及充电线缆的充电位转移方法及充电站。其中充电站包括充电机、停车位和用于拖动充电机的充电线缆的充电线缆助力装置,停车位具有供车辆停放并与该辆车辆底部之间形成间隔的停车区域,充电线缆助力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充电线缆的支撑臂、使用时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的支撑臂铰接座,支撑臂远离支撑臂铰接座的一端设有充电枪座,所述支撑臂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停车区域之外,所述支撑臂的离地高度低于设定值以在使用时从车辆与地面之间的间隔内通过,所述充电枪座的摆动轨迹穿过停车区域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界。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充电线缆助力装置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作业效率高,作业强度低,能够避免充电线缆磨损,对停车场地大小要求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线缆的充电位转移方法及充电站。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纯电动车辆,充电站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充电站内设有充电机和若干停车位,充电机如图1所示,包括充电机主体101,充电机主体101上连接有充电线缆102,充电线缆102的自由端连接充电枪103,充电线缆102可以挂设到充电机主体101上设置的绕线槽104内。现有技术中还有一些其他结构的充电机,充电机主体上设置有充电枪插口,充电枪可以插到充电枪插口固定。对于纯电动车辆,每个充电机有时需要对应几个停车位,停车位具有供车辆停放并与该辆车辆底部之间形成间隔的停车区域,在充电时需要将充电线缆拖动至与相应停车位对应的充电位。目前大部分充电站内充电时充电线缆主要还是靠人力进行拖动,随着充电功率的增大,充电线缆也越来越重,人工拖动时需要将线缆拉起,并且由于车辆的阻挡,操作者有时还需要绕过停车区域才能实现充电位的转移,拖动距离长,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给充电人员带来较大的困扰。另外,充电线缆在拖动的过程中也难免会与地面摩擦而产生磨损和脏污。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用于辅助充电线缆移动的充电线缆助力装置,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7028902 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充电桩线缆固定装置,包括充电桩主体、充电线缆和充电枪,所述充电线缆一端连接充电桩主体,另一端连接充电枪,充电桩线缆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充电桩主体一侧的线缆收放装置,所述线缆收放装置包括立柱和悬臂,所述立柱竖直安装在地面,所述悬臂一端连接立柱,另一端设有可供充电枪插放的充电枪座,所述充电线缆通过悬臂下方设置的固定构件吊挂在悬臂下方。上述悬臂为可伸缩悬臂,能够根据需要伸缩;线缆收放装置还包括可实现悬臂灵活转动的万向节,所述万向节设置在立柱和悬臂连接处或者立柱中下部。使用时,通过调节悬臂的朝向和伸缩长度,可以使充电枪到达车辆上的充电口位置。
但是,对于每个充电机对应几个停车位的情况,上述装置使用时,如果需要将充电枪从一个停车位转移到另一个停车位,为了避免充电枪座和悬臂与车辆干涉,需要反复调节伸缩悬臂的长度以绕过车辆,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站,以解决现有的充电线缆助力装置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线缆的充电位转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充电站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充电站,包括充电机、停车位和用于拖动充电机的充电线缆的充电线缆助力装置,停车位具有供车辆停放并与该辆车辆底部之间形成间隔的停车区域,充电线缆助力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充电线缆的支撑臂、使用时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的支撑臂铰接座,支撑臂远离支撑臂铰接座的一端设有充电枪座,所述支撑臂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停车区域之外,所述支撑臂的离地高度低于设定值以在使用时从车辆与地面之间的间隔内通过,所述充电枪座的摆动轨迹穿过停车区域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69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