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菌根在植物之间转移碳元素的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6113.0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1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学;于文清;李立青;染作盼;万方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27/62;G01N1/28;A01G18/10;A01G18/6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吴国清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元素 二氧化碳 持续供应装置 种检测 根箱 三室 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底板 密闭长方体 稳定同位素 闭合连接 检测结果 正方形槽 自动提供 植株 玻璃罩 体积小 检测 方孔 菌根 泄露 释放 分析 | ||
一种检测植物之间转移碳元素的设备及方法。它涉及检测植物转移碳元素的设备及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检测所需13CO2气体,容易释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危害人体的问题。本发明由三室根箱和二氧化碳持续供应装置组成,三室根箱一侧的正方形槽与二氧化碳持续供应装置的密闭长方体玻璃罩底板设置的方孔闭合连接。方法是采用上述设备对供试植株进行检测结果测定、计算、分析。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占地少,操作简单。采用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持续自动提供二氧化碳,不会导致碳稳定同位素泄露,对人体没有危害和不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植物转移碳元素的设备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植物之间转移碳元素的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菌根(MF)在植物之间资源分配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Bidartondo,2002;van derHeijdenetal.,2003;Leighand Hodge,2009),菌丝网络会对不同植物个体之间养分、水分等资源进行再分配。由于MF在侵染植物过程中存在寄主偏好性,这种偏好性会导致宿主植物的营养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对植物的种内和种间竞争产生影响,甚至能够改变或逆转群落中植物间的竞争关系(Motosugi et al.,2008;Daniell et al.,2001),再将影响扩大到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过程,最终将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发生改变(Beveretal.,1996;vanderHeijden et al.,1998a;Bever,2002;Rillig,2004)。为了检测MF是否从竞争互作的植物间转移了碳元素资源,研究者采用各种方法提供证据,其中碳稳定同位素标记示踪法被认为是检测元素迁移最为直观和准确的方法。但是由于现有研究体系中用到的同位素容易释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不能保证同位素在实验装置中分布的均匀性,实验的准确性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检测MF在植物竞争互作过程中转移碳元素资源的试验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检测菌根在植物之间转移碳元素的设备及方法,具体解决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检测菌根在植物之间转移碳元素的设备,由三室根箱、气体控制装置组成,三室根箱一侧的根槽A通过上方的密封槽与气体控制装置的二氧化碳同位素环境装置中的密闭长方体玻璃罩底板设置的方孔闭合连接;
所述的三室根箱是由两个正方形的根槽A和根槽B及一个长方形的菌丝槽组成,菌丝槽设在根槽A和根槽B的中间,由两块隔板隔开,两块隔板上均匀开有圆孔,两个根槽的上方开口边缘设有密封槽;
所述的气体控制装置由二氧化碳同位素环境装置、二氧化碳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组成;
所述的二氧化碳同位素环境装置由密闭长方体玻璃罩、风扇、平台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组成,平台设在密闭长方体玻璃罩的后侧壁的中部,风扇设在密闭长方体玻璃罩腔体内的上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设在密闭长方体玻璃罩腔体内的下部,在密闭长方体玻璃罩底板开有一方孔,方孔边缘设有密封槽,在密闭长方体玻璃罩的左侧壁下部有管孔A,在后侧壁平台的上方开有管孔B,在密闭长方体玻璃罩的右侧壁上部开有管孔C,风扇与电源连接;
所述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由碳酸氢钠广口瓶、第一软管、第二软管、蠕动泵、硫酸供应瓶和定时开关组成,碳酸氢钠广口瓶设在密闭长方体玻璃罩的平台上,第一软管的一端经密闭长方体玻璃罩后侧壁的管孔B通入碳酸氢钠广口瓶内部,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蠕动泵的输出端连通,使碳酸氢钠广口瓶与蠕动泵的输出端连通,蠕动泵的输入端与第二软管的一端连通,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位于硫酸供应瓶内的硫酸溶液底部,蠕动泵与定时开关相连,定时开关与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6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缝脱空程度快速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鱼缸水质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