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易吸收有机复合肥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6017.6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0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誉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复合肥 易吸收 吸收率 农作物 土壤营养元素 化肥利用率 农作物增产 玉米秸秆粉 肥效 厨房垃圾 动物内脏 化肥污染 食用菌渣 土壤营养 畜禽粪便 复合菌 甘蔗渣 花生麸 黄腐酸 淘米水 香蕉皮 重量份 蚯蚓粪 调和 绿茶 生产成本 配方 均衡 灵活 农户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易吸收有机复合肥,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畜禽粪便40‑65份、玉米秸秆粉35‑50份、花生麸20‑25份、厨房垃圾10‑20份、黄腐酸铵7‑12份、香蕉皮10‑16份、绿茶渣5‑10份、甘蔗渣7‑15份、淘米水4‑16份、食用菌渣7‑10份、蚯蚓粪8‑14份、动物内脏粉3‑10份和复合菌3‑7份。本发明的有机复合肥配方均衡合理,使用灵活方便,肥效吸收率高,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且增加化肥利用率,减少了化肥污染,长期使用能调和土壤营养元素比例,优化土壤营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农业肥料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农作物易吸收有机复合肥。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温饱转变为现在的健康和有机。由于复合肥料的大量使用,我国的土壤质量已严重下降,种植的食物的质量逐年下降。为了食物的健康和质量,现在广泛采用有机肥料对植物进行施肥。但是现有的有机肥料单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且不易吸收。
农作物在种植时,存在的问题有施用肥料营养单一不均衡,植株易感染真菌病害,植株发育不好,种植出来的作物产量低、品质低,且在防病虫害、提高口感性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易吸收有机复合肥,能均衡肥料营养,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作物易吸收有机复合肥,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畜禽粪便40-65份、玉米秸秆粉35-50份、花生麸20-25份、厨房垃圾10-20份、黄腐酸铵7-12份、香蕉皮10-16份、绿茶渣5-10份、甘蔗渣7-15份、淘米水4-16份、食用菌渣7-10份、蚯蚓粪8-14份、动物内脏粉3-10份和复合菌3-7份。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农作物易吸收有机复合肥,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畜禽粪便52-65份、玉米秸秆粉45-50份、花生麸22-25份、厨房垃圾15-20份、黄腐酸铵10-12份、香蕉皮13-16份、绿茶渣7-10份、甘蔗渣12-15份、淘米水10-16份、食用菌渣9-10份、蚯蚓粪11-14份、动物内脏粉7-10份和复合菌5-7份。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农作物易吸收有机复合肥,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畜禽粪便53份、玉米秸秆粉46份、花生麸22份、厨房垃圾15份、黄腐酸铵10-份、香蕉皮13份、绿茶渣7份、甘蔗渣12份、淘米水10份、食用菌渣9份、蚯蚓粪11份、动物内脏粉7份和复合菌5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有机复合肥配方均衡合理,使用灵活方便,肥效吸收率高,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且增加化肥利用率,减少了化肥污染,长期使用能调和土壤营养元素比例,优化土壤营养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农作物易吸收有机复合肥,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畜禽粪便40份、玉米秸秆粉35份、花生麸20份、厨房垃圾10份、黄腐酸铵7份、香蕉皮10份、绿茶渣5份、甘蔗渣7份、淘米水4份、食用菌渣7份、蚯蚓粪8份、动物内脏粉3份和复合菌3份。
实施例2
一种农作物易吸收有机复合肥,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畜禽粪便65份、玉米秸秆粉50份、花生麸25份、厨房垃圾20份、黄腐酸铵12份、香蕉皮16份、绿茶渣10份、甘蔗渣15份、淘米水16份、食用菌渣10份、蚯蚓粪14份、动物内脏粉10份和复合菌7份。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誉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誉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60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