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8562.0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5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闵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1/02;C08L63/00;C08L91/00;C08K13/02;C08K5/3492;C08K3/36;C08K5/12;C08K3/22;H01B3/44;C08G59/44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武金花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腐蚀 环氧树脂 电缆 电缆材料 制备 传输稳定性 二氧化钛粉 传输效果 丢失信号 碱性环境 纳米助剂 酸性环境 有机溶剂 防沉剂 配方 传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现有电缆配方的基础上特别地添加含有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组分,该防腐蚀组分由防腐蚀A组分和防腐蚀B组分组成,其中,防腐蚀A组分包括分子量为190‑600的环氧树脂,以及500‑800目的二氧化钛粉、含硅的纳米助剂、防沉剂、有机溶剂附加成分,制备得到本发明的电缆材料,该电缆材料具有优异的防腐蚀功能,可使得电缆在酸性环境或者碱性环境中进行工作,提高电缆的传输效果,避免电缆在传输的过程中丢失信号的情况经常出现,使得电缆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大大提高,提高了电缆的传输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的使用范围很广,但是电缆的使用环境通常都是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有时候会在酸性环境或者碱性环境中进行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往往需要电缆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电缆的抗腐蚀能力较弱,往往在酸性环境或者碱性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电缆的腐蚀,严重的会影响电缆的传输效果,电缆在传输的过程中丢失信号的情况经常出现,使得电缆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电缆的传输的稳定性,不利于电缆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利于电缆的工作性能的提升,影响了电缆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发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电缆材料及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电缆材料,所述的基于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电缆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3-42份、纳米结晶纤维素8-13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5-11份、气相二氧化硅8-13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4-9份、防腐蚀组分2.1-4.5份、防辐射剂3-21份、抗氧剂3.1-3.7份、水50-110份;
防腐蚀组分包括防腐蚀A组分和防腐蚀B组分,使用时,防腐蚀A组分和防腐蚀B组分需混合,防腐蚀A组分和防腐蚀B组分的质量比为2-3:1;
所述防腐蚀A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分子量为190-600的环氧树脂7-21份、500-800目的二氧化钛粉80-86份、含硅的纳米助剂1-3份、防沉剂1-5份、有机溶剂6-10份;
所述防腐蚀B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胺值为210-280的聚酰胺2-3份、腰果壳油改性胺2-4份、丙醇4-7份。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电缆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3-32份、纳米结晶纤维素9-13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7-11份、气相二氧化硅9-13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5-9份、防腐蚀组分3.1-4.5份、防辐射剂13-21份、抗氧剂3.4-3.7份、水80-110份;
防腐蚀组分包括防腐蚀A组分和防腐蚀B组分,使用时,防腐蚀A组分和防腐蚀B组分需混合,防腐蚀A组分和防腐蚀B组分的质量比为2-3:1;
所述防腐蚀A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分子量为190-600的环氧树脂15-21份、500-800目的二氧化钛粉82-86份、含硅的纳米助剂2-3份、防沉剂3-5份、有机溶剂9-10份;
所述防腐蚀B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胺值为210-280的聚酰胺2-3份、腰果壳油改性胺3-4份、丙醇5-7份。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环氧树脂的防腐蚀电缆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6份、纳米结晶纤维素11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9份、气相二氧化硅12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份、防腐蚀组分3.7份、防辐射剂17份、抗氧剂3.5份、水9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闵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闵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8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