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抹茶葫芦籽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7986.5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6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周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雷 |
主分类号: | A23L25/00 | 分类号: | A23L25/00;A23L5/30;A23L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葫芦籽 抹茶 加工 食品加工领域 机器化生产 多元化 备料 烘烤 保质期 熬糖 杀菌 口味 制作 环节 劳动 生产 | ||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抹茶葫芦籽的加工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主要环节有:备料、熬糖、拌粉、包衣、烘烤、杀菌包装。该抹茶葫芦籽的加工方法主要运用机器化生产,减少了人力劳动,步骤简单,加工成本低廉,保质期较长,适合批量生产。制作的抹茶葫芦籽结合了葫芦籽和抹茶的风味,具有松脆可口、营养丰富的优点,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口味的多样化需求和营养多元化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抹茶葫芦籽,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该抹茶葫芦籽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葫芦籽又名槚如树、鸡葫芦籽、介寿果,它的营养十分丰富,含脂肪高达47%,蛋白质21.2%,碳水化合物22.3%,尚含A、B1、B2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其中的锰、铬、镁、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肿瘤和抗心血管病的作用。而所含之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占总脂肪酸的67.4%,亚油酸占19.8%,是高血脂、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果。葫芦籽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仅次于芝麻和花生,有补充体力、消除疲劳的效果,适合易疲倦的人食用。葫芦籽含丰富的维生素A,是优良的抗氧化剂,能使皮肤有光泽、气色变好。葫芦籽还具有催乳的功效,有益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妇女。葫芦籽中含有大量的蛋白酶抑制剂,能控制癌症病情。经常食用葫芦籽有强身健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进性欲、增加体重等作用。中医学认为,葫芦籽味甘,性平,无毒。可治咳逆、心烦、口渴。《本草拾遗》云:葫芦籽仁主治渴、润肺、去烦、除痰。《海药本草》亦云:主烦躁、心闷、痰鬲、伤寒清涕、咳逆上气。
抹茶粉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蛋白质、芳香物质、纤维素、维生素C、A、B1、B2、B3、B5、B6、E、K、H等,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钠、锌、硒、氟等近30余种。
目前,人们对葫芦籽的食用方法比较单一,葫芦籽一般都是烘炒熟直接食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美食抹茶葫芦籽,将葫芦籽和抹茶的优点相结合,集咸、甜、酥、脆、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等特点于一体。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抹茶葫芦籽的加工保存方法,本方法步骤简单,加工成本低廉,保质期较长,适合批量生产。
本发明提供一种抹茶葫芦籽,该抹茶葫芦籽由下述方法加工所得:
(1)备料:葫芦籽去壳,去除霉变、碎瓣及不规则的葫芦籽仁,筛选出色泽、大小一致的葫芦籽仁,采用脉冲强光对筛选好的葫芦籽仁进行初步杀菌,一次脉冲光一闪光在4J/cm;
(2)熬糖:饴糖加热并加入白糖和水加热熬制,直到糖浆由大泡泡变成小泡泡,关火冷却后加入泡打粉;
(3)拌粉:糯米粉、粘米粉、玉米淀粉、抹茶粉、食盐、味精、壳聚糖拌匀成混合粉;
(4)包衣:将葫芦籽仁放入包衣机中,浇入所述糖浆,浇一层所述糖浆撒一层所述混合粉,循环该过程直到混合粉全部粘在葫芦籽仁上,得到半成品,所述半成品阴干 24-48 小时备用;
(5)烘烤:所述半成品在烤炉上转动烘烤使其不粘结,200℃下15-20分钟烤熟后冷却即成抹茶葫芦籽;
(6)杀菌包装:采用脉冲强光对所述成品抹茶葫芦籽进行再次杀菌,一次脉冲光一闪光在4J/cm,杀过菌的抹茶葫芦籽用真空包装机按照一份抹茶葫芦籽一份食品干燥剂进行真空包装;
优选的,所用原料按重量比包括:葫芦籽10%、食盐 2-4%、饴糖 1-3%、白砂糖1-3%、泡打粉 0.1-0.2%、糯米粉 2-4%、粘米粉2-4%、玉米淀粉2-4%、抹茶粉 2-8%、壳聚糖 2-8%、味精0.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雷,未经周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7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红豆汤复水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蜂蜜核桃仁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