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步进式超磁致精密旋转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7784.0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1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景涛;何忠波;王怀光;任国全;石志勇;范红波;李国璋;李志宁;韩兰懿;荣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4 | 分类号: | H02N2/04;H02N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步进 式超磁致 精密 旋转 驱动 装置 | ||
1.步进式超磁致精密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转子、定子、钳紧机构、驱动机构、预紧机构和超磁致多脉冲信号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中部设有转子,钳紧机构位于转子与定子之间,定子内侧开设有安装槽,钳紧机构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定子分为上下两层,定子包括上定子层、下定子层和底座,上定子层和下定子层分别由三个均布的柔性铰链与底座相连,底座固定在安装台面上;上定子层和下定子层分别通过柔性铰链与底座连接,驱动柔性铰链位于定子的四周,上定子层和下定子层相对底座转动时,柔性铰链产生形变,且只产生一个方向变形,上定子层和下定子层转动平稳,系统输出转动平稳;所述驱动机构结构相同,上下布置,上定子层的驱动机构Ⅰ、驱动机构Ⅲ和驱动机构Ⅴ上电时,推动上定子层转动,通过上定子层的钳紧机构推动转子转动,同时下定子层的驱动机构掉电,下定子层在下驱动柔性铰链作用下回位;上定子层的驱动机构掉电时,上定子层在上驱动柔性铰链作用下回位;同时下定子层的驱动机构上电,推动下定子层转动,通过下定子层的钳紧机构推动转子转动,上下驱动机构交替驱动转子转动;所述预紧机构用于为GMM棒提供预紧力,预紧机构由楔形块A型、楔形块B型和调整螺栓组成,其中楔形块B型与GMM棒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调整螺栓,楔形块A型推动楔形块B型移动,从而提供预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式超磁致精密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紧机构包括钳紧机构Ⅰ、钳紧机构Ⅱ、钳紧机构Ⅲ、钳紧机构Ⅳ、钳紧机构Ⅴ和钳紧机构Ⅵ,钳紧机构Ⅰ、钳紧机构Ⅲ和钳紧机构Ⅴ平均分布在转子的外围,钳紧机构Ⅰ、钳紧机构Ⅲ、钳紧机构Ⅴ均安装在上定子层的安装槽内部,钳紧机构Ⅱ、钳紧机构Ⅳ和钳紧机构Ⅵ平均分布在转子的外围,钳紧机构Ⅱ、钳紧机构Ⅳ和钳紧机构Ⅵ均安装在下定子层的安装槽内部,其中钳紧机构Ⅰ、钳紧机构Ⅲ和钳紧机构Ⅴ与钳紧机构Ⅱ、钳紧机构Ⅳ和钳紧机构Ⅵ分别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Ⅰ、驱动机构Ⅱ、驱动机构Ⅲ、驱动机构Ⅳ、驱动机构Ⅴ和驱动机构Ⅵ,驱动机构Ⅰ、驱动机构Ⅲ和驱动机构Ⅴ均匀分布在上定子层和底座之间,驱动机构Ⅱ、驱动机构Ⅳ和驱动机构Ⅵ均匀分布在下定子层和底座之间,驱动机构Ⅰ、驱动机构Ⅲ和驱动机构Ⅴ与驱动机构Ⅱ、驱动机构Ⅳ和驱动机构Ⅵ分别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预紧机构包括预紧机构Ⅰ、预紧机构Ⅱ、预紧机构Ⅲ、预紧机构Ⅳ、预紧机构Ⅴ、预紧机构Ⅵ、预紧机构Ⅶ、预紧机构Ⅷ、预紧机构Ⅸ、预紧机构Ⅹ、预紧机构Ⅺ和预紧机构Ⅻ,所述钳紧机构Ⅰ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Ⅰ,钳紧机构Ⅱ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Ⅱ,钳紧机构Ⅲ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Ⅴ,钳紧机构Ⅳ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Ⅵ,钳紧机构Ⅴ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Ⅸ,钳紧机构Ⅵ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Ⅹ;所述驱动机构Ⅰ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Ⅲ,驱动机构Ⅱ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Ⅳ,驱动机构Ⅲ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Ⅶ,驱动机构Ⅳ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Ⅷ,驱动机构Ⅴ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Ⅺ,驱动机构Ⅵ后端设有预紧机构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步进式超磁致精密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紧机构Ⅰ、钳紧机构Ⅱ、钳紧机构Ⅲ、钳紧机构Ⅳ、钳紧机构Ⅴ和钳紧机构Ⅵ的结构一致,其中钳紧机构Ⅰ包括钳紧块Ⅰ、线圈A型Ⅰ和GMM棒A型Ⅰ,GMM棒A型Ⅰ前端与钳紧块Ⅰ连接,GMM棒A型Ⅰ上套设有线圈A型Ⅰ,钳紧机构Ⅱ包括钳紧块Ⅱ、线圈A型Ⅱ和GMM棒A型Ⅱ,钳紧机构Ⅲ包括钳紧块Ⅲ、线圈A型Ⅲ和GMM棒A型Ⅲ,钳紧机构Ⅳ包括钳紧块Ⅳ、线圈A型Ⅳ和GMM棒A型Ⅳ,钳紧机构Ⅴ包括钳紧块Ⅴ、线圈A型Ⅴ和GMM棒A型Ⅴ,钳紧机构Ⅵ包括钳紧块Ⅵ、线圈A型Ⅵ和GMM棒A型Ⅵ;线圈上电时,三个GMM棒A型同时伸长,推动三个钳紧块钳紧转子,同时钳紧柔性铰链产生微小形变,线圈掉电时,GMM棒A型收缩,钳紧块在钳紧柔性铰链的弹力作用下回位松开转子;钳紧块与转子紧密配合,保证能够钳紧转子,三个钳紧块同时钳紧转子时,转子径向受力平衡,具有自定心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步进式超磁致精密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Ⅰ、驱动机构Ⅱ、驱动机构Ⅲ、驱动机构Ⅳ、驱动机构Ⅴ和驱动机构Ⅵ的结构一致,驱动机构Ⅰ包括线圈B型Ⅰ和GMM棒B型Ⅰ,GMM棒B型Ⅰ上套设有线圈B型Ⅰ,驱动机构Ⅱ包括线圈B型Ⅱ和GMM棒B型Ⅱ,驱动机构Ⅲ包括线圈B型Ⅲ和GMM棒B型Ⅲ,驱动机构Ⅳ包括线圈B型Ⅳ和GMM棒B型Ⅳ,驱动机构Ⅴ包括线圈B型Ⅴ和GMM棒B型Ⅴ,驱动机构Ⅵ包括线圈B型Ⅵ和GMM棒B型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77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蛋白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其应用
- 下一篇:多稳态流致能量俘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