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5635.0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1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周青云;王思民;何新;丁子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戈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射频 识别 可视化 智能 仓储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包括:
多个电子标签,各电子标签分别设置在仓库内不同的物品上,携带有对应物品的信息;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手持终端,用于激活无线射频范围内的电子标签,读取对应物品的信息;
具体包括:
通过RFID手持终端向各电子标签发送一个指定帧长的控制指令;
通过RFID手持终端采集电子标签发送信息时的闲时隙数C0、成功时隙数C1、碰撞时隙数Ck;
根据所述闲时隙数C0、成功时隙数C1、碰撞时隙数Ck,采用估算法估算出所述基于RFID手持终端周围待识别电子标签数n;
判断所述待识别电子标签数n与吞吐率S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大小:
如果待识别电子标签数n≤所述吞吐率S的最小值,则减少所述控制指令的帧长;
如果所述吞吐率S的最小值待识别电子标签数n所述吞吐率S的最大值,则保持所述控制指令的指定帧长不变;
如果待识别电子标签数n≥所述吞吐率S的最大值,则增大所述控制指令的帧长;
当所述待识别电子标签数n≥所述吞吐率S的最大值时,判断所述待识别电子标签数n是否大于限定标签的最大值,如果是则在所述控制指令中加入分集指令,否则传输帧长增大后的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集指令用于将所述待识别电子标签数n分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中电子标签的数量均小于限定标签的最大值;
服务器,与所述基于RFID手持终端进行通信,用于记录仓库内的物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对仓库内物品进行管理;所述管理包括确定物品的信息和类别、物品的库存和定位情况、物品的入库和出库情况、物品对应的客户信息和客户类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包括:
第一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基于RFID手持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时钟信号及能量,以及向所述基于RFID手持终端发送物品的信息;
第一射频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用于在第一天线发送的能量的作用下激活,并将能量、时钟信号及控制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以及向所述第一天线传输物品信息;
存储器,用于存储物品的信息;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和存储器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发送的能量的作用下激活,并根据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传输的控制指令,从所述存储器中调取对应的物品信息,根据所述时钟信号向所述第一射频模块发送所述物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还包括:
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存储器连接,用于分别为所述控制模块和存储器提供工作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RFID手持终端包括:
第二天线,用于向电子标签发送时钟信号、能量以及控制指令,并接收电子标签发送的物品信息;
时钟模块,用于向第二射频模块提供时钟信号;
第二电源模块,用于向第二射频模块提供能量;
读写模块,用于向第二射频模块写入控制指令,以及从第二射频模块中读取物品信息;
第二射频模块,分别与第二天线、第二电源模块及读写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时钟模块发送的时钟信号、第二电源模块发送的能量以及读写模块写入的控制指令通过第二天线发送至各电子标签,以及接收由电子标签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的物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56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室危险化学试剂智能管理系统
- 下一篇:梁片生产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