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FID(NFC)标签天线生产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0200.7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8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其龙;许有明;杨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彩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1Q1/38;H01Q1/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签天线 生产装置 天线形状 金属导电层 成型单元 干燥装置 放卷机 溶液槽 金属反应剂 产业发展 卷筒材料 生产过程 依次连接 纸张放卷 烘干 生产成本 打印 污染物 印刷 环保 政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RFID(NFC)标签天线生产装置和方法,包括依次连接为一体的放卷机、成型单元、溶液槽和干燥装置;所述放卷机用于将卷筒材料PET膜和纸张放卷;所述成型单元用于在PET膜上形成RFID(NFC)天线形状的图形;所述溶液槽中设有金属反应剂,用于在PET膜上的RFID(NFC)天线形状的图形上生成金属导电层;所述干燥装置用于将RFID(NFC)标签天线烘干。通过在PET膜上印刷或打印RFID(NFC)天线形状的图形,再在上述图形上生成金属导电层,避免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同时生产成本也较低。该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无“三废”产生,环保无污染,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FID标签天线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RFID(NFC)标签天线生产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RFID(NFC)天线的生产方式有两种,一是用铝箔生产加工而成,首先铝箔与PET膜复合,在铝箔印上一层有天线图形或图案的保护涂层,然后再经过有碱液的槽内,没有保护涂层的铝箔与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多余的铝箔溶于溶液中,只留下天线的图形或图案。另一种生产方式是用纯银或石墨烯油墨进行印刷,印刷成天线的图形或图案。第一种生产方式落后,产生众多的废液,污染环境,与国家环保政策相左,是要逐步取消的生产方式。第二种生产方式要消耗大量的贵金属材料,生产成本高,而且性能不稳定,一至性较差,大量生产受限,因此急需一种环保又生产成本低的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RFID(NFC)标签天线生产装置和方法,避免上述两种生产方式的污染环境以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RFID(NFC)标签天线生产装置,包括依次连接为一体的放卷机、成型单元、溶液槽和干燥装置;所述放卷机用于将卷筒材料PET膜和纸张放卷;所述成型单元用于在PET膜上形成RFID(NFC)天线形状的图形;所述溶液槽中设有金属反应剂,用于在PET膜上的RFID(NFC)天线形状的图形上生成金属导电层;所述干燥装置用于将RFID(NFC)标签天线烘干。
进一步的,还包括收卷机,所述收卷机用于将烘干后的RFID(NFC)标签天线收成卷状。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单元为印刷机或打印机。
进一步的,所述印刷机为柔印印刷机、胶印印刷机、丝印印刷机或凹印印刷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反应剂的成分中包括可溶性铁盐、可溶性铁盐、可溶性铁盐、可溶性铁盐、可溶性铁盐、可溶性铁盐中的其中一种;溶剂为去离子水、正丙醇、异丙醇、乙二醇、丙三醇、无水乙醇、甲醇、苯甲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RFID(NFC)标签天线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卷筒材料PET膜或纸张放置于放卷机上放卷;
S2、印刷或打印RFID(NFC)标签天线形状图形至PET膜或纸张上;
S3、放入溶液槽中生成金属导电层;
S4、放入干燥箱干燥;
S5、经收卷机进行收卷。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印刷方式为柔印、胶印、丝印或凹印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本发明的RFID(NFC)标签天线生产装置和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PET膜上印刷或打印RFID(NFC)天线形状的图形,再在上述图形上生成金属导电层,避免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同时生产成本也较低。该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无“三废”产生,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彩印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彩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0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