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重刺激响应型环糊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9747.X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闫家涛;祝润朗;钱阿攀;陈佩芸;周聪聪;刘坤;张阿方;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16 | 分类号: | C08B37/16 |
代理公司: | 31205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糊精衍生物 多重刺激响应 双氧水 重金属离子检测 金属螯合能力 刺激响应性 环糊精空腔 多功能化 温度敏感 氧化还原 智能材料 重要应用 汞离子 环糊精 烷氧醚 银离子 改性 接枝 链长 硫醚 温敏 吸附 制备 表现 合成 调控 | ||
本发明涉及多重刺激响应型环糊精衍生物,该环糊精衍生物的结构式如下:本发明的环糊精衍生物其在水相中表现特征温度敏感行为,且相变温度可通过改变接枝烷氧醚链长及环糊精空腔尺寸在30~55℃度范围内加以调控。同时,基于硫醚的氧化还原及金属螯合能力,该类环糊精衍生物也表现对双氧水和银离子与汞离子的刺激响应性,其温敏行为也随之改变。本发明通过简单合成实现了对环糊精多功能化改性,在智能材料、重金属离子检测及吸附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刺激响应型环糊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环糊精结合环糊精主客体化学特性及刺激响应行为,在药物传输、传感器及智能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诸多智能环糊精的研究报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环糊精的主客体包络来构筑各类智能超分子组装体系,存在结构可调性、响应灵活多变等优势,但结构及性能的稳定性较差。二是采用共价键联方式,通过对环糊精进行功能化改性实现其智能化。各类功能小分子或聚合物,如染料、二硫键、酸碱基元或智能聚合物等,被广泛用于环糊精的功能化改性,以赋予环糊精光敏、氧化还原、pH或温度响应性。Ueno等(A.Ueno,et 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79,101(10):2779.) 将偶氮苯两端通过化学反应固定在同一环糊精的一端,封堵环糊精空腔,当被紫外光照射时,偶氮苯构型发生改变使得被封堵的环糊精空腔重新被打开,进而包络或释放客体分子。Li等将环糊精环骨架中的一个糖苷键键置换为二硫键,其在还原剂存在下发生断裂使环糊精开环,释放客体分子,进一步在氧化剂作用下可重新生成二硫键使其闭环,参见W.Li,et 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1,133(6):1987。Nozaki等人合成了一种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的环糊精衍生物,参见T.Nozaki,etal.Macromolecules,1995,28(2):522。实现环糊精对温度的刺激响应性。尽管如此,目前报道的智能环糊精大多合成较为复杂,且刺激响应单一,设计制备新型多功能化智能环糊精仍存在诸多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重刺激响应型环糊精衍生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机理如下:以较为疏水的烯丙基化环糊精为母体,通过与巯基单取代烷氧醚发生点击化学反应,在环糊精两端接枝上亲水侧链,构筑了一类双亲性环糊精衍生物,其水溶液在加热作用下发生可逆的相转变,该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Tcp),同时点击反应在环糊精衍生物结构中引入了硫醚基团,该基团可以被氧化剂如H2O2氧化为较为亲水的亚砜或砜基团,亦可与金属离子银离子或汞离子配位,从而改变环糊精衍生物的亲疏水比例,使得温敏行为得以调控。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合成步骤:
步骤1:将干燥的环糊精与碘化钾溶于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冰浴下反应0.5~1h 后加入氢化钠,溶解均匀后加入烯丙基溴,在惰性气氛及室温下反应12~36h;反应结束后,使用甲醇淬灭,浓缩后萃取得到粗产品,该粗产品经分离提纯即得到烯丙基化环糊精,其结构式如下式中allyl-α-CD、allyl-β-CD、allyl-γ-CD;所述环糊精与碘化钾、氢化钠和烯丙基溴的摩尔比为1:(9~12):(54~72):(45~60)。反应式如下:
上述结构中,m=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97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壳寡糖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醚胺化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