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防腐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8689.9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邓宽海;林元华;李冰;潘潇扬;刘冰;刘婉颖;韦奇;王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3/22;E21B3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阀 流体汇集 二氧化碳 防腐结构 复合套管 复合油管 密封堵头 采收率 封隔器 油管 耐蚀 工程技术领域 防止混合 环形空间 油气开发 碳酸 套管 段塞 隔开 管体 腐蚀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防腐结构及方法,其特征在于,结构主要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复合套管柱、复合油管柱、流体汇集区,其中,第一通道由复合套管柱和复合油管柱之间的环形空间及封隔器、第一单向阀组成,第二通道由普通油管及密封堵头、第二单向阀组成,两通道可将CO2和水隔开,防止混合形成碳酸腐蚀管体;流体汇集区由耐蚀套管、耐蚀油管、封隔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密封堵头以及井底组成;其方法要点在于:由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单独注入的CO2或水通过流体汇集区可实现CO2气体的连续注入、CO2气体或液体的段塞注入、CO2‑水的交替注入、CO2‑水的同时注入等四种工艺。本发明适用于二氧化碳驱油气开发工程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防腐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中,气驱是继水驱、聚合物驱、蒸汽驱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在气驱开采技术中,由于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不仅能够大幅提高采收率,而且还能达到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使得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很高的气体,与原油的互溶性很好,故该技术的驱替原理就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到油层中,溶解后使原油体积膨胀,从而降低原油密度、粘度、界面张力及原油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此外,二氧化碳在原油中具有溶解气驱的作用,产生气体驱动力,从而能够显著提高驱替效率。
目前,已有的注入方案包括:(1)连续注二氧化碳气体;(2)注碳酸水;(3)注二氧化碳气体或液体段塞后注水;(4)注二氧化碳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二氧化碳气体(WAG法);(5)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注入。其中(3)、(4)属于注二氧化碳段塞工艺。每种注入方案有以下特点:
1)连续注CO2气体,是直接将CO2气体注入油层,驱油效果较明显,但由于不利的流度比,易导致早期气窜,急剧降低二氧化碳的利用率,显著增加二氧化碳消耗及注入成本。
2)注碳酸水,实质上利用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特性,将水-二氧化碳溶液(即碳酸水)注入到地层后,扩散出来的二氧化碳与原油接触并进行驱油。然而,该注入方案不仅扩散过程较慢,驱替效果及采收率较低,而且对油井管材料的腐蚀极为严重。
3)注CO2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接着注水,是水驱动二氧化碳段塞,实现原油驱替。与注碳酸水相比,该方法的采收率较高,但对油井管材料的腐蚀也较严重。
4)注CO2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CO2气体(WAG法),是将CO2和水以较小的段塞尺寸交替注入到油层,可以改善二氧化碳的流度,提高油层的波及系数。
5)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注入,是一种利用双注系统同时将水和二氧化碳注入油层的方法,这种工艺的施工和完井的成本较高。
以上的注入方案中,除了连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以外,其余的注入方案都有水的参与,其中,直接注入碳酸水这种注入方案对注入井的腐蚀最严重,故实际工况中基本不采用该注入方案。尽管有学者在模拟研究中证明,WAG注入法要比连续或单段塞注入法优越,但是根据现场实际工况的不同,采取的注入方案也不尽相同。因此,就目前来看,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有:连续注CO2气体、单段塞法、WAG法、CO2-水同注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86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