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底多模态同步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7538.1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1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史国华;孔文;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3/12 | 分类号: | A61B3/12;A61B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底 多模态 同步 成像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眼底多模态同步成像系统,通过将线扫描快速成像技术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采用共光路共振镜同步扫描成像方法有效减少系统硬件,并采用中空狭缝反射镜解决透镜和角膜反射亮斑的同时不影响光学相干层析的扫描,实现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和线共焦扫描速度的有效利用,达到眼底视网膜的快速面成像和断层成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于光学成像和生物医学诊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眼底多模态同步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临床上存在多种眼底视网膜成像技术,包括眼底相机,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共焦扫描技术等,对生物研究和疾病诊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通过共轭小孔滤除杂光的高分辨成像方式已经被大量研究,并成功应用于生物研究和医疗诊断,包括在眼科成像上,而激光线共焦扫描技术在激光共焦扫描的基础上将共轭小孔改为共轭狭缝,虽然了牺牲部分成像分辨率,但是大大提高了成像速度,相比强光闪烁曝光的眼底相机,可以实现对眼底高速实时成像。
专利申请CN104224109A公开了一种结合OCT系统的眼底相机,将眼底相机和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相结合,但是由于眼底相机采用的是闪烁曝光,强光对眼睛产生很大的刺激,不能持续成像;专利申请CN104684457A公开了使用OCT光源和扫描光学器件的二维共焦成像,将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样品光取部分作为共焦成像的成像光,但是激光共焦扫描成像是横向扫描,光学相干层析是纵向断层扫描,在横向方向速度非常慢,将大大影响共焦成像的速度。
发明内容
有鉴如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眼底多模态同步成像系统,通过将线扫描快速成像技术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实现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和线共焦扫描速度的有效利用,达到眼底视网膜的快速面成像和断层成像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眼底多模态同步成像系统,包括光学相干层析模块、慢轴扫描模块、成像模块、中空狭缝反射镜、线扫描共焦照明模块、快轴扫描模块以及接目物镜,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模块用于形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样品光,所述慢轴扫描模块包括慢轴扫描振镜和慢轴聚焦透镜,所述成像模块包括聚焦透镜、分光镜及探测器,所述线扫描共焦照明模块包括激光器、第一准直器及柱镜,所述快轴扫描模块包括快轴扫描振镜及扫描透镜;其中:
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样品光经准直器准直后入射所述慢轴扫描振镜,再经所述慢轴聚焦透镜后入射所述分光镜,经所述分光镜反射后的样品光经所述聚焦透镜聚焦后透过所述中空狭缝反射镜的狭缝;
所述激光器出射的激光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一准直器、所述柱镜后进入所述中空狭缝反射镜,所述激光光束经所述中空狭缝反射镜反射后与透过所述中空狭缝反射镜的狭缝的光学相干层析样品光相结合,形成结合光;
所述结合光经所述快轴扫描振镜、扫描透镜及接目物镜后对眼底进行同步照明成像,形成的成像光经眼底视网膜反射后依次经所述接目物镜、所述扫描透镜、所述快轴扫描振镜、所述中空狭缝反射镜的狭缝后进入所述聚焦透镜,经所述聚焦透镜聚焦后再经所述分光镜透射的成像光并被所述探测器接收并成像,经所述聚焦透镜聚焦后再经所述分光镜反射的成像光依次经所述慢轴聚焦透镜、所述慢轴扫描振镜在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模块干涉成像。
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模块为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单元或者谱域光学相干层析单元。
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慢轴扫描模块中的慢轴聚焦透镜与所述成像模块中的聚焦透镜构成4f系统。
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慢轴扫描振镜和所述快轴扫描振镜处于共轭位置。
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样品光经所述慢轴扫描振镜扫描后在所述中空狭缝反射镜的扫描轨迹与狭缝方向相同。
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光镜为分光平片或分光棱镜或分光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75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