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气管道生产加工用防锈剂制备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3190.9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3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梅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多迪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H01H8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断报警 按压开关 接电装置 天然气管道 生产加工 制备设备 防锈剂 熔断 拖动 一体化结构 操作按钮 侧固定架 传动装置 固定底座 机体顶端 间隙配合 熔断装置 使用寿命 送球装置 推动装置 扬声装置 撞击装置 固定杆 控制箱 散热网 卡杆 警报 通电 把手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管道生产加工用防锈剂制备设备,其结构包括固定底座、侧固定架、固定杆、机体、熔断报警机构、拖动把手、散热网、控制箱、操作按钮,熔断报警机构设于机体顶端,机体和熔断报警机构采用间隙配合,熔断报警机构由按压开关、接电装置、熔断装置、通电管、传动装置、送球装置、推动装置、卡杆、撞击装置、扬声装置组成,按压开关设于接电装置顶端,接电装置和按压开关为一体化结构,能够对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性,装置内部出现问题时装置可以自行熔断且会发出警报提醒使用人员,有效的节约了不必要浪费的材料,同时不会使电流对装置内部造成破坏从而摧毁装置,对装置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天然气管道生产加工用防锈剂制备设备,属于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最早用木竹管输送天然气的国家,1600年前后,四川省自流井气田不但在平地敷设管道,而且高者登山,低者入地,于河底掘沟置笕,凿石为槽覆其上,中国现代天然气运输管道,多集中在天然气主要产地四川省,1963年建成了第一条巴渝输气管道,管径为426毫米,全长54.7千米,到1983年已建成从川东经重庆、泸州、威远至成都、德阳等地,沟通全省的输气管道网,管径426毫米~720毫米,全长2,200多千米,设有集配气站178座,年输量50亿~60亿立方米,世界输气管道也经历了与中国相似的发展过程,18世纪以前,输气管道也使用木竹管,18世纪后期用铸铁管,19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钢管,输气动力开始全靠天然气井口压力,1880年,美国采用蒸汽驱动的压气机,20世纪20~30年代采用了双燃料发动机驱动的压气机给管内天然气加压,输气压力从原来5883.6帕上升到27,440帕~41,160帕,输送距离也越来越长,后来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管网系统,60年代开始,在天然气进出口国之间,相继建成了许多跨国管道,如由苏联经原捷克和斯洛伐克、奥地利、德国的1780千米的输气管道;由奥地利到意大利的长774千米的管道;由阿尔及利亚经突尼斯、地中海和突尼斯海峡到意大利的全长2,500千米的管道等,到1983年时,世界输气管道总长达到91.34万千米,长距离输气管道普遍采用压气机增压输送,输气管道在管材选用、提高输送效率、实现全线自动化等方面的技术也有了迅速的发展,管材广泛采用X-60低合金钢(度极限41,160帕),并开始采用X-65、X-70等更高强度的材料,为降低管道内的摩擦阻力,426毫米以上的新钢管已普遍采用内涂层,此外还开展了不同物性的气体在同一管道中顺序输送,以及-70℃低温、75,460帕高压的气态和液态天然气管道输送试验。
但是现有技术装置内部零件出现问题时使用人员无法知道且装置继续运行,导致成型品无法使用,浪费使用人员的材料,且装置容易内部容易受到一个部件影响而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然气管道生产加工用防锈剂制备设备,以解决装置内部零件出现问题时使用人员无法知道且装置继续运行,导致成型品无法使用,浪费使用人员的材料,且装置容易内部容易受到一个部件影响而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天然气管道生产加工用防锈剂制备设备,其结构包括固定底座、侧固定架、固定杆、机体、熔断报警机构、拖动把手、散热网、控制箱、操作按钮,所述的固定底座设于机体底部,所述的机体和固定底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机体顶端前端面安装有固定杆;
所述的固定杆上设有拖动把手,所述的拖动把手和固定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机体右侧设有控制箱,所述的控制箱和机体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控制箱前端面设有操作按钮,所述的操作按钮和控制箱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控制箱左侧固定设有散热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多迪贸易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多迪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31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