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1978.6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欧才军;王维涛;郑蕾;程峰;朱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瑞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02 | 代理人: | 郭红梅 |
地址: | 71402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桩孔 混凝土 二次 封底 灌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包括:连接套筒,至少两片锥形叶;锥形叶拼合成一个完整锥体,且锥体的底面轮廓与连接套筒轮廓一致且对接;每个锥形叶与连接套筒的一端枢轴连接,可以自由开合,通过设置连接套筒和锥形叶,有效降低导管前端与孔内泥浆和浮浆的接触面积,在快速插入混凝土过程中,避免表层泥浆和浮浆进入导管内,可有效避免桩身混凝土中出现夹层而形成断桩,当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在混凝土的自重作用下冲开锥形叶从而实现灌注,有效提高二次导管插入法灌桩或接桩的成功率,降低断桩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常用方法通常采用导管法,其原理是将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通过密封连接的导管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逐步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因此,要求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最下一节导管的埋入深度始终保持在混凝土浇筑面以下2-6m,以确保混凝土能连续灌注。但是,在施工中,难免会出现导管意外拔出混凝土面或是由于混凝土堵管造成灌注中断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通过设置锥形叶来解决导管意外拔出混凝土面或是由于混凝土堵管造成灌注中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包括:连接套筒,至少两片锥形叶;锥形叶拼合成一个完整锥体,且锥体的底面轮廓与连接套筒轮廓一致且对接;每个锥形叶与连接套筒的一端枢轴连接,可以自由开合。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还包括:锁止环和锁止筋;锁止筋的一端固定设置于锥形叶的内侧,而锁止筋的另一端向连接套筒径向方向弯折,且所有锁止筋的折弯端套设在锁止环内。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还包括:套环;套环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筒和/或锥形叶外壁上。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连接套筒与锥形叶的连接侧,另一侧延伸至锥形叶部分,每个锥形叶对应设置有一个限位块。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中锥形叶有三片。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中锥形叶与连接套筒通过合页连接。
通过设置连接套筒和锥形叶,有效降低导管前端与孔内泥浆和浮浆的接触面积,在快速插入混凝土过程中,避免表层泥浆和浮浆进入导管内,可有效避免桩身混凝土中出现夹层而形成断桩,当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在混凝土的自重作用下冲开锥形叶从而实现灌注。有效提高二次导管插入法灌桩或接桩的成功率,降低断桩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用方案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套筒;2:锥形叶;3:合页;4:锁止筋;5:锁止环;6:套环;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19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