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后视镜的输入输出图像比例不失真的显示处理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8657.0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4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源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B60R1/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视镜 摄像头 液晶屏 截取 车体 内后视镜 输出图像 显示处理 垂直 垂直像素 后窗顶部 输入图像 水平像素 像素行数 不变形 高清 行数 汽车 行车 图像 保证 场景 传输 输出 保存 观察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内后视镜的输入输出图像比例不失真的显示处理技术,包括:车体(1),摄像头(2)及后视镜(3)组成,其特征在于,摄像头(2)置于车体(1)后窗顶部外侧,后视镜(3)置于车体(1)内部前侧,摄像头(2)与后视镜(3)通过高清传输方案相互连接,其中,垂直截取的行数及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公式k=W/H,W=液晶屏水平像素数,H=液晶屏垂直像素数,h=1280/k;步骤二:计算出从输入图像中垂直部分截取的像素行数1280表示水平方向不做截取;步骤三:保存所有的输入数据并输出。本发明借助于其相应方法使得在4:1比率的液晶屏上显示的图像不变形,从而利于对后方场景的观察,大大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保证了驾乘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后视镜的输入输出图像比例不失真的显示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已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汽车后视镜属于重要安全件,它的镜面、外形和操纵都颇讲究。后视镜的质量及安装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不能随意。
后视镜以安装位置划分,分有外后视镜、下后视镜和内后视镜。以用途划分,外后视镜反映汽车后侧方,下后视镜反映汽车前下方,内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及车内情况。用途不一样,镜面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后视镜镜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镜,顾名思义镜面是平的,用术语表述就是“表面曲率半径R无穷大”,这与一般家庭用镜一样,可得到与目视大小相同的映像,这种平面镜常用做内后视镜。另一种是凸面镜,镜面呈球面状,具有大小不同的曲率半径,它的映像比目视小,但视野范围大,好像相机“广角镜”的作用,这种凸面镜常用做外后视镜和下后视镜。轿车及其它轻型乘用车一般装配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大型商用汽车(大客车和大货车)一般装配外后视镜、下后视镜和内后视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汽车内后视镜的输入输出图像比例不失真的显示处理技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内后视镜的输入输出图像比例不失真的显示处理技术,包括:车体(1),摄像头(2)及后视镜(3)组成,其特征在于,摄像头(2)置于车体(1)后窗顶部外侧,后视镜(3)置于车体(1)内部前侧,摄像头(2)与后视镜(3)通过高清传输方案相互连接,其中,所述摄像头(2)的分辨率是:1280 x 720,目前为止还没有接近4:1这样子长宽比的CMOS Sensor ,而符合内后视镜外观需求的液晶屏往往是4:1左右的比率,常见的分辨率有:1920 x 480,1280 x320,1280 x 400,因此,如果将输入的1280 x 720全部在4:1比率的液晶屏上显示,那将会是一个完全变形的结果,非常不方面对后方场景的观察;所以,后端的液晶屏驱动芯片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才能确保输入的影像可以在显示屏上比例不是真地显示;方法就是要按显示屏的长宽比,在输入的影像中垂直方向截取一部分用来显示,垂直截取的行数及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公式k=W/H,W=液晶屏水平像素数,H= 液晶屏垂直像素数,h= 1280/k;
步骤二:计算出从输入图像中垂直部分截取的像素行数1280表示水平方向不做截取;
步骤三:保存所有的输入数据并输出;
此外,对切割后的输入图像还可进行上、中、下部分进行切割,在液晶屏上就会得到远、中、近的视角;
同时,后端的显示处理芯片,对输入的1280 x 720的视频,按一定的方式进行裁剪,放大之后在液晶屏上进行显示,就可以对后视的场景进行放大操作了,具体放大裁剪方法为裁剪区域位于输入图像的水平和垂直中心,同时,W:H的比例和显示屏的长宽比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8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