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空气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7598.5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8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尧;黄国和;李永平;安春江;李延峰;郑如秉;陈秀娟;忻夏莹;张鹏;申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3/16;F24F11/64;F24F11/89;F24F110/70;F24F110/66;F24F11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空气净化 装置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的一种植物空气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该装置为上方内置盆栽植物(2)的透明罩(1)和下方的主机(3),上下两部分密封连接;主机(3)内从下至上分别设置空气颗粒污染物净化单元(8)、挥发性有机物质净化单元(6)、二氧化碳净化单元(5),通过物理化学方法高效吸附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同时将二氧化碳净化单元(5)、挥发性有机物质净化单元(6)再生启动后释放的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质通过第一独立气路(Ⅰ)、第二独立气路(Ⅱ)排入盆栽植物(2)所处密闭空间,刺激植物生长,促进植物对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吸收,实现物理化学方法和植物作用的有效结合,提高室内空气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物空气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污染被认为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室内空气净化器对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净化功能已较成熟,但仍存在以下技术局限。
首先,对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净化的技术手段主要依靠物理化学过程,如过滤、吸附、催化降解等手段。其中,吸附材料的使用不可避免的带来饱和、再生、更换材料等问题;而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也存在降解不彻底,高耗能等问题。另外,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也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乏力无神、呼吸不畅、工作效率低下等症状。目前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主要依靠新风系统,其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远低于空气净化器,而大部分室内空气净化器尚不具备对室内二氧化碳的净化能力。
实验研究表明植物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质、有害气体、颗粒物等,各种盆栽花卉和可食用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能美化环境,产出蔬果。植物空气净化器利用植物与土壤对空气中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吸附、降解以达到净化作用。此外,植物还是天然的二氧化碳净化器,二氧化碳作为植物的主要的代谢底物,能够完全被植物利用,转化为生物质与氧气。然而,植物对污染物的和二氧化碳去除虽然有效,却存在速率低下,无法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往往与人类活动的状态密切相关,各类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变化不一。而空气质量的提高只有在人类在室内活动时才具有意义。因此,若仅依靠植物本身缓慢的净化作用,一方面需要大量植物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也很难对空气质量的快速波动做出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空气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空气净化装置为,在密封的透明罩1内放置盆栽植物2,其盆底下方设有主机3,透明罩1与主机3的连接部位完全密封;
照明器12和植物生长环境监测器13放置在透明罩1内的盆栽植物2旁边;
所述主机3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空气颗粒污染物净化单元8、挥发性有机物质净化单元6、二氧化碳净化单元5,其中二氧化碳净化单元5、挥发性有机物质净化单元6分别通过第一独立气路Ⅰ、第二独立气路Ⅱ与盆栽植物2所处空间连通;进风口9、进风口监测器15设置在主机3底部,出风口4、出风口监测器14设置在二氧化碳净化单元5上方的主机3壁面上,风机7设置在主机3内部;控制器11固定在主机3内壁上,并通过有线或无线分别连接二氧化碳净化单元5、挥发性有机物质净化单元6、风机7、照明器12、植物生长环境监测器13、出风口监测器14、进风口监测器15;
其中,主机3与盆栽植物2底部的接触部分为能吸附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透气材料。
所述主机3的支撑部件10为滚动的脚轮或电动脚轮,其中电动脚轮与控制器11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
所述二氧化碳净化单元5内置二氧化碳固态吸附剂和吸附剂再生所需元件;所述挥发性有机物质净化单元6中内置挥发性有机物质吸附剂和吸附剂再生所需元件;所述空气颗粒污染物净化单元8内置多层HEPA过滤器。
所述植物生长环境监测器13监测盆栽植物2所处空间的气态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温度和光照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7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编码方法和设备以及视频解码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芯片装置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