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2940.2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0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冯新章;陈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新章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F24F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文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装置 送风装置 负离子发生装置 负离子生成装置 适配 挡板 高能材料 出风口 风轮 安装腔体 风道单元 外部空间 外壳内壁 位置排布 相邻挡板 安装腔 电机相 负离子 接地线 进风口 风道 足量 填充 氧气 电机 配件 体内 申请 配合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包括外壳、控制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装置设于外壳上;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安装腔体和设于安装腔体内的高能材料;高能材料设于填充单元内,风道单元内设有若干个挡板,挡板一端固定于外壳内壁上,相邻挡板之间的空隙组成风道;送风装置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适配的风轮,风轮与出风口相适配,控制装置与送风装置连接适配,控制装置或送风装置连接有接地线。本申请的负离子生成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外壳、控制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配件之间的位置排布关系及相互配合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持续、安全且足量的为外部空间提供氧气负离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然状态下,空气分子的极性呈中性,即不带电荷。但在宇宙射线、紫外线、微量元素辐射、雷击闪电或人工干预作用下,空气分子会失去一部分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最外层电子,使空气发生电离。逃逸原子核束缚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带负电荷。当自由电子与其它中性气体分子结合后,就形成带负电荷的空气负离子。
现有技术中,人工干预制备空气负离子作为空气净化已经广泛应用,但现有的人工干预手段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采用电极电离空气;第二种采用高能材料自身的射线将空气电离;第一种方法还会产生副产物臭氧,第二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高能材料自身辐射量无法控制避免影响人体;2、高能材料与空气的反应不集中且负离子无法保留,从而从根本上来说现有的负离子生成装置无法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或产生的负离子量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提供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包括外壳、控制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装置设于外壳上;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安装腔体和设于安装腔体内的高能材料;所述安装腔体包括容置腔体和设于容置腔体两端的开口,所述容置腔体包括风道单元和填充单元,所述高能材料设于填充单元内,所述风道单元内设有若干个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固定于外壳内壁上,所述相邻挡板之间的空隙组成风道;所述送风装置设于容置腔体靠近风道单元一侧的开口上,所述进风口与容置腔体靠近填充单元一侧的开口相适配;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适配的风轮,所述风轮与出风口相适配,所述控制装置与送风装置连接适配,所述送风装置连接有接地线。
本发明的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包括外壳、控制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装置设于外壳上;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安装腔体和设于安装腔体内的负离子电极发生器;所述安装腔体包括容置腔体和设于容置腔体两端的开口,所述容置腔体包括风道单元和填充单元,所述负离子电极发生器设于填充单元内,所述风道单元内设有若干个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固定于外壳内壁上,所述相邻挡板之间的空隙组成风道;所述送风装置设于容置腔体靠近风道单元一侧的开口上,所述进风口与容置腔体靠近填充单元一侧的开口相适配;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适配的风轮,所述风轮与出风口相适配,所述控制装置与送风装置连接适配,所述送风装置连接有接地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为双流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壁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0.335nm-1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层为金属涂层、金属板和非金属隔离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涂层为铅涂层,所述非金属隔离层为单层石墨烯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还可为PVC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或出风口设有可调节百叶片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设有磁场发生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场发生器为天然磁石或电磁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新章,未经冯新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2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网式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 下一篇:一种高压开关柜用散热型触头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