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群温室灌溉决策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3829.7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7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坤;周波;郭文忠;徐凡;赵倩;孙维拓;李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A01G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群 温室 灌溉 决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群温室灌溉决策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集群温室内土壤的当前贮水量;根据集群温室内土壤的当前贮水量、所述集群温室内土壤的田间贮水量和预设的灌溉决定系数,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所述集群温室内的灌溉系统,若判断获知需要开启,则控制所述灌溉系统对所述集群温室内种植的实际作物进行灌溉。该方法和系统可以降低用于灌溉决策的投入成本与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而解决了集群温室无法实现集中决策灌溉、传感器成本高以及人工参与灌溉决策的费时费力、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群温室灌溉决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蔬菜需求日益增多及温室大棚技术的普及,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温室呈集群式分布已逐渐成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灌溉水是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对水分需求的主要来源,而集群温室的灌溉及控制在蔬菜优质高效生产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温室蔬菜的灌溉控制决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统经验法,根据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灌溉,由于完全凭借个人惯性思维去掌控灌溉的时间与用量,随机性大,标准不统一,且存在灌水量大、灌水时间不适宜等问题。(2)时序控制法,通过设定灌溉时长,从时间尺度上控制灌溉水用量,虽然能够实现灌溉的定时、定量控制,但由于未考虑作物生长状况,不能实现按需灌溉的精量控制。(3)环境参数控制法,基于获取的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一个或多个环境参数对灌溉做出决策判断,但需要在温室内安装用于监测环境参数的传感器(例如,温度、辐射传感器等)或气象站,对于集群温室而言,通过在温室内布置传感器来获取气象环境因子不仅成本高,而且劳动强度大。特别地,水分传感器控制法也在目前研究中应用较多,该方法主要是依据水分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而实现对灌溉的控制,可以做到将土壤/基质控制在作物适宜的水分条件。若水分传感器布点太少,代表性差;而布点太多又增加成本;且目前的水分传感器均为有线监测,布线麻烦,影响正常生产。可见,水分传感器也不适用于集群温室的灌溉控制。(4)模型控制法,目前研究有基于修正P-M式估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对温室作物进行灌溉决策,该方法与智能控制装备相结合可以实现对集群温室灌溉的精准控制,但该方法同样需要获取较多的温室内环境参数(温度、湿度、辐射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群温室灌溉决策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群温室灌溉决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集群温室内土壤的当前贮水量;
根据集群温室内土壤的当前贮水量、所述集群温室内土壤的田间贮水量和预设的灌溉决定系数,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所述集群温室内的灌溉系统,若判断获知需要开启,则控制所述灌溉系统对所述集群温室内种植的实际作物进行灌溉。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群温室灌溉决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集群温室内土壤的当前贮水量;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集群温室内土壤的当前贮水量、所述集群温室内土壤的田间贮水量和预设的灌溉决定系数,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所述集群温室内的灌溉系统,若判断获知需要开启,则控制所述灌溉系统对所述集群温室内种植的实际作物进行灌溉。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上述集群温室灌溉决策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集群温室灌溉决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3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