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是否有检测样品供给的判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1874.9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0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弘毅;徐超;顾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V8/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国京都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是否 检测 样品 供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检测系统中是否有检测样品供给的判断方法,所述检测系统具备:反应池,其为所述检测样品进行反应的容器;光源,其从所述反应池的一边侧面向所述反应池的内部照射检测光;以及光电传感器,其相对于所述光源被配置在所述反应池的另一边侧面,接收透过所述反应池的所述检测光,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检测光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判断方法具备判断步骤,在对所述反应池进行清洗时,将要加入到所述反应池的所述检测样品的加入量设定为超过所述检测光的光路,并根据所述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有无变化,判断是否有所述检测样品的供给。根据本发明,能够以检测系统现有的装置来简单、可靠地判断是否有检测样品的供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检测样品有无的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在检测系统中,需要判断检测样品的供给的有无,以避免误检测等造成的检测误差或是资源浪费。另外,在对检测样品进行实时在线检测的检测系统,例如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等中,需要判断是否采样到在线样品,以便及时掌握采样系统是否发生故障。
上述检测系统主要具备反应池、进样部、试剂供给部、以及分光光度计(光源、光电传感器)。在反应池中,使样品与试剂进行反应,随后对反应后的样品进行检测,从而获得样品中所含有的离子等检测结果。
目前,对于上述检测系统中的检测样品的供给的有无,存在有以下两种判断方法。方法一为利用液位传感器来判断检测样品的供给的有无。方法二为利用检测系统原有的分光光度计在试剂与样品混合之后进行反应之前或者完全反应之后,判断检测样品供给的有无。具体来说,首先要判断检测样品是否需要稀释。之后,根据是否需要稀释,进行不同方法的判断。
在检测样品不需要稀释,即浓度较低时,检测样品的供给量较多。在没有检测样品的供给的情况下,即使后续添加了试剂,液面仍低于分光光度计的位置,此时检测到的光强基本等同于空气的光强,即虽然对检测系统指令了供给检测样品,但分光光度计检测到的光强没有变化,由此判断没有检测样品的供给。而另一方面,在有检测样品的供给的情况下,检测样品与试剂混合之后,总液面将超过分光光度计的位置(即,超过检测光的光路),能够检测到的光强发生变化,由此判断有检测样品的供给。
在检测样品需要稀释,即浓度较高时,检测样品的供给量较少,由于需要另外增加稀释溶液,因此即使增加试剂之后总液面超过了分光光度计的位置,也不能判断有无检测样品的供给。因而,只能在所有的反应结束之后通过显色光强来判断是否有检测样品的供给。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存在的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一需要液位传感器,还需要对检测系统中的相应的硬件以及软件重新设计。方法二需要根据是否稀释而使用进行不同方法进行判断,固件逻辑复杂。另外,需要与试剂配合使用,不仅浪费试剂,而且在没有试剂时,可能出现误判断。此外,在需要稀释时,只能在反应结束后进行判断,若是没有检测样品的供给,则造成浪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检测系统现有的装置来简单、可靠地判断是否有检测样品的供给的判断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判断是否有检测样品供给的判断方法为判断在检测系统中是否有检测样品的供给的判断方法,所述检测系统具备:反应池,其为所述检测样品进行反应的容器;光源,其从所述反应池的一边侧面向所述反应池的内部照射检测光;以及光电传感器,其相对于所述光源被配置在所述反应池的另一边侧面,接收透过所述反应池的所述检测光,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检测光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判断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判断步骤,将要加入到所述反应池的所述检测样品的加入量设定为超过所述检测光的光路,并根据所述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有无变化,判断是否有所述检测样品的供给。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18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