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0537.8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6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烈·巴萨;马丁·富兰;博鲁特·佩利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翟国明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层 电动机 沿圆周方向 转子 机动车辆 外部定子 旋转轴线 可旋转 柱状 缠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辆(2)的电动机(1),包括:外部定子(3),其柱状地形成在电动机的径向外侧(6);内部转子(4),其相对于定子(3)绕旋转轴线(5)可旋转地布置。对于本发明来说重要的是,定子(3)至少部分地在其径向外侧(6)上与阻尼层(7)直接接触,阻尼层(7)沿圆周方向(8)在其外侧(6)上围绕定子(3),并且阻尼层(7)至少部分地在其径向外侧(9)直接接触结构(10),所述结构(10)沿圆周方向(8)缠绕在阻尼层(7)周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电动机。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种电动机的电机。
背景技术
在电动机的操作中,期望将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振动和噪声最小化。这种电动机的振动或振荡和噪声是由于在操作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不同的力引起的。基本上,电磁力和机械力引起。产生振荡的电磁力涉及基本上因转子旋转产生的谐波振荡。在电动机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机械力包括例如由滚珠轴承传递到轴上的振荡,和/或因通常不可避免的制造不准确而发生的电动机的各个部件的不平衡。为了减少这种振动和噪声,一方面,能够减小电动机运行期间的激励力,其中,从当前的观点来看,看起来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些,或者另一方面,相应地有利地增加电动机的强度或相应的阻尼特性。构成电动机的部件或子组件的强度或刚度的增加能够导致在转速或电动机频率相对恒定的情况下有效减少振动和噪声。另一方面,在可变转速或者电动机频率的情况下,仅在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才可以将变化的磁力和机械力远离与电动机连接的共振体,还远离电动机。
众所周知,电动机结构的阻尼代表了有时最简单的解决方案。阻尼能够实现,因为尤其电动机的受到高度振动的部件由本身具有高自阻尼特性的材料制成。这是涉及电动机组件材料更换或改变的问题,这种组件材料也要满足其他要求,例如适合的刚度或强度、适合要求的装载容量、相应的耐温性和有利的磁特性。
由此推导出,为了减少电动机运行期间的振动和噪声,根据本发明的构思涉及在电动机上额外地应用或者设置阻尼元件。在这方面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解释已知的现有技术。
从US3546504A和DE1613282A1已知一种装置,其用于防止由于电磁和/或机械激励振荡而出现的各个部件的共振振荡,防止没有外壳的细长结构的电动微型马达的各个部件的空气传播和固体声辐射。马达的所有配置元件仅仅执行支撑或内聚功能,其振荡自身或者能够被刺激以共振或者通过在马达运行期间发生的振荡来共振振荡,所述马达的配置元件由具有极高的自阻尼的材料形成。此外,从申请中能够看出的是,电动机的那些出于机械或电气原因仅由低自阻尼的材料制造且产生振动的那些部件被用由振动阻尼材料构成的层与相邻的部件分开。
从US0001864H1已知一种方法,其中,为了阻尼任何类型的圆柱形部件,开始使用阻尼带。阻尼带一方面由粘弹性内层形成,另一方面由与内层相比具有更高强度的外部金属层形成。
从US4860851A已知用于一般管状体的声阻尼的基材。在此,基材包括至少粘弹性材料的第一阻尼层,该第一阻尼层的特征在于定义的tanδ(tan delta)值,其表示阻尼值并且指代与材料的频率有关的温度。此外,基材能够包括具有较低tanδ值的第二层。
目前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关于电动机,焦点集中在轴承的阻尼和轴的阻尼上。对于电动机中的磁力比机械力更明显、因此被指定为支配力的情况,尤其需要充分明确地对定子进行阻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问题在于,对于上述类型的电动机或者对于与其配备的组合而言,提供一种改进的或至少不同的实施例,该改进的或至少不同的实施例的特征尤其在于,减少振动和噪声,并且尤其能够通过简单的制造以成本有效的方式生产。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解决该问题。有利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未经马勒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0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