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0400.2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0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阳;周玄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优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2 | 分类号: | C08L63/02;C08L63/00;C08K9/06;C08K3/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徐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由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2‑8%多官能度的胺类环氧树脂、10‑30%的兼具脂环族环氧基和缩水甘油酯基的混合型环氧树脂、5‑15%液体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10‑20%环氧树脂固化剂、35‑48%透明的玻璃颗粒、2‑8%硅烷偶联剂;所述玻璃颗粒的粒径为0.1‑0.9mm;环氧树脂的总量占所有原料的百分比为30‑40%。本发明的新型混凝土具有透光性好、强度高、耐低温性和耐湿热性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作光伏公路的透光层,也可以用作人行道或者公园路面的透光防滑层,还可以作为透明的混凝土墙面,或者应用到透明混凝土显示屏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由于其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在土木工程以及建筑领域广泛使用,可以替代很多传统的材料。由于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还可以用于透明混凝土材料中,制成半透明的混凝土,可以透过光线,用作室内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室内灯光的使用,节约能源;用作光伏公路的透明材料层可以提高光利用率。但是目前在这些应用上还不够成熟,存在较多缺点。
专利CN106746920公布一种透明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实施例中具体使用了聚酯树脂,为了方便其分散均匀还添加了稀释剂和分散剂等材料,但是加入这些材料会影响其机械强度,另外还加入增强纤维材料增强其强度,但是其强度仍然较差,而且还会降低材料的透光率,通过进一步测试还发现其耐低温性和耐湿热性差。
专利CN106592374A公布了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路面及其应用,其中使用环氧树脂、玻璃颗粒和固化剂制备透光抗滑耐磨层,但是其中使用了大量的玻璃颗粒或钢化玻璃颗粒,而使用了较少量的环氧树脂,和玻璃之间的粘接强度较低,按照其实施例中配方制得混凝土,测试其强度发现使用单一的环氧树脂材料存在耐低温性差和耐湿热性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凝土,不仅方便加工使用,还具有透光率高、强度高、和玻璃的粘接强度高,以及耐高低温性和耐湿热性好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混凝土,由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2-8%多官能度的胺类环氧树脂、10-30%的兼具脂环族环氧基和缩水甘油酯基的混合型环氧树脂、5-15%液体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10-20%环氧树脂固化剂、35-48%透明的玻璃颗粒、2-8%硅烷偶联剂;所述玻璃颗粒的粒径为0.1-0.9mm;所述多官能度的胺类环氧树脂、兼具脂环族环氧基和缩水甘油酯基的混合型环氧树脂、液体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的总量占所有原料的百分比为30-40%。
本发明的三种类型的环氧树脂搭配一定比例的硅烷偶联剂、固化剂和特定粒径的玻璃颗粒,不需要使用稀释剂和分散剂即可以达到较合适的加工粘度,不仅方便加工成型,固化速度快,透光率较好,还可以保证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的交联密度高,且可以很好地粘接玻璃颗粒,使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耐湿热性和耐低温性能。
优选地,所述多官能度的胺类环氧树脂为AFG-90环氧树脂、兼具脂环族环氧基和缩水甘油酯基的混合型环氧树脂为TDE-85环氧树脂、液体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为E42环氧树脂。本方案优选的三种环氧树脂相容性好,固化后强度高,耐热性能更好。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固化剂由质量比为1:1:1的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二乙基甲苯二胺和双氰胺组成。优选使用本方案的固化剂不仅可以使固化速度更快,还可以使环氧树脂固化后强度更高,与玻璃的连接性好。
优选地,所述原料还包括质量百分比为2-10%N,N-二甲基苯胺。本方案优选加入N,N-二甲基苯胺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固化速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由40%偶联剂KH560和60%KH512偶联剂组成。加入本方案优选的偶联剂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玻璃的粘结强度,还可以提高其耐热耐寒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优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优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0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