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孔口斜支臂弧门的支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6815.2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恩;谭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42 | 分类号: | E02B7/4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轴 铰座 球铰 口斜 小孔 支臂 支铰 弧门 铰链 密封圈 铰链连接板 铰链连接孔 便于安装 沉头螺钉 吊环螺钉 弧形闸门 滑动连接 铰链铰接 转动灵活 螺钉 倒斜角 连接孔 穿入 穿轴 铰接 透盖 轴套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孔口斜支臂弧门的支铰装置,包括铰座(1);铰座经铰轴(2)与铰链(3)铰接;铰链的铰链铰接孔(11)与铰轴之间设有球铰(13),球铰(13)两端经透盖(14)和沉头螺钉(15)与铰链连接板(10)固定;球铰(13)端部设有轴套(12)和密封圈(16)。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工期短,制作成本低的特点。支铰与铰轴之间采用球铰滑动连接转动灵活;铰链连接孔和铰座连接孔两侧均倒斜角便于铰轴穿入,铰轴一端通过螺钉单侧与铰座固定连接便于安装;铰轴两端设有吊环螺钉便于穿轴。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小孔口斜支臂弧形闸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孔口斜支臂弧门的支铰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斜支臂弧门支铰,一般按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支铰,每个支铰承担了整个闸门一半的荷载,通常受力较大,因此铰链及铰座的底板、连接吊板等厚度较厚,因采用焊接易出现缺陷,故基本采用铸造型式,因工艺较复杂,故价格较贵,一般由制造厂家委托或招标确定专业铸造单位完成。对于一些受力较小的小孔口弧形闸门,因支铰体型较小,铸造量少,采用铸造方式十分麻烦,有时甚至影响工期,所以现有的技术水平还是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孔口斜支臂弧门的支铰装置,以适用于小孔口斜支臂弧形闸门使用,同时简化结构,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制作工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小孔口斜支臂弧门的支铰装置,包括铰座;铰座经铰轴与铰链铰接;铰座包括矩形底板,矩形底板四角处设有安装孔;矩形底板顶面设有一对对称于中心线的铰座连接板,铰座连接板上设有铰座铰接孔;其中一块铰座连接板的铰座铰接孔四周设有一组螺纹孔;铰链包括矩形斜顶板,矩形斜顶板四角处设有安装孔;矩形斜顶板底面设有对称中心线布置的铰链连接板,铰链连接板上设有铰链铰接孔;铰链铰接孔与铰轴之间设有球铰,球铰两端经透盖和沉头螺钉与铰链连接板固定;球铰端部设有轴套和密封圈。
前述装置中,所述铰轴为一端设有轴肩的阶梯型轴;轴肩上设有与铰座连接板上铰座铰接孔四周的螺纹孔位置对应的固定孔;铰轴两端中心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吊环螺钉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透盖为环片状,透盖上设有一组沉头螺钉孔,沉头螺钉孔沿圆周均布;沉头螺钉孔与铰链铰接孔四周的螺纹孔对应;透盖外侧的外圆设有圆倒角。
前述装置中,所述铰座连接板的形状为上部半圆形下部矩形的钢板结构;矩形的下端面与矩形底板焊接;铰座连接板未与矩形底板焊接的棱角均设有倒角;铰座连接板上的铰座铰接孔位于半圆形的圆心;铰座铰接孔两端设有倒角。
前述装置中,所述铰链连接板的形状为下部半圆形上部矩形的钢板结构;矩形的上端面与矩形斜顶板焊接;铰链连接板未与矩形斜顶板焊接的棱角均设有倒角;铰链连接板上的铰链铰接孔位于半圆形的圆心,铰链铰接孔两端设有倒角。
前述装置中,所述倒角为45度斜倒角或圆弧倒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受力较小的小孔口斜支臂弧门的支铰装置体型小,铰链和铰座的厚度薄的特点,铰链和铰座均采用钢板焊接型式,取消加强肋板,铰链采用T形结构,铰座采用∏形结构,支铰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制作工期;铰链连接板上的铰链连接孔与铰轴之间设有球铰,球铰通过透盖和沉头螺钉固定,铰链连接板外端平整美观且转动灵活;铰轴采用外端带轴肩的阶梯型轴,轴肩与铰座连接板配钻环状布置的螺孔,通过螺钉采用单侧固定铰轴方式,安装十分方便;轴套外圈及内圈倒斜角,便于轴套嵌入铰链连接板的连接孔,铰链与铰座连接板的连接孔两侧均倒斜角便于铰轴穿入,安装十分方便;铰轴前后端面设置吊环螺钉便于穿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铰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6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