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采空区建筑的抗变形复合筏板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5966.6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顿志林;任连伟;王伟;邹正盛;宋明伟;王树仁;高保彬;张敏霞;常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34 | 分类号: | E02D27/34;E02D5/74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李红卫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筏板 沥青油毡层 刚性垫层 褥垫层 采空区 抗变形 复合 施工 滑动层 地基 水平变形能力 不均匀沉降 混凝土层 碎石垫层 锚杆 铺设 抵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采空区建筑的抗变形复合筏板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基础包括褥垫层、刚性垫层、粘性滑动层和双层筏板,地基内部设有锚杆;粘性滑动层包括上部沥青油毡层和下部沥青油毡层;双层筏板包括上部筏板和下部筏板;褥垫层、刚性垫层、下部沥青油毡层、下部筏板、上部沥青油毡层以及上部筏板依次铺设于地基上;褥垫层为碎石垫层,褥垫层的厚度为300~600mm;刚性垫层为混凝土层,刚性垫层的厚度为100~150mm。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采空区建筑的抗变形复合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该方法严谨性高,施工出的复合筏板基础抗水平变形能力强和抵抗不均匀沉降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空区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采空区建筑的抗变形复合筏板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采空区场地开发与利用中,新建建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均有可能打破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相对平衡状态,使垮落带岩体再压密、地下残留空洞再垮落,导致地表再次移动和变形,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适用于采空区建筑的抗变形基础结构。
专利号为ZL 201320196234.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空区抗变形建筑物基础,包括建筑物基础和水泥砂浆垫层,在建筑物基础与水泥砂浆垫层之间设置有油毡层,在水泥砂浆垫层下设置有碎石垫层,水泥砂浆垫层的厚度为20 mm,碎石垫层的厚度为500 mm;人为的在建筑物上部结构或地基基础上形成弱面,用以吸收部分采动引起的地表变形,或阻断地表变形的传递和扩展,使建筑具有足够的地表变形适应性,从而减小结构中的附加应力和可能的变形;该专利利用碎石垫层和沥青油毡调节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但并未指出采空区抗变形建筑物基础形式,为了更好的调节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采空区建筑基础宜采用具有整体刚度大、抗水平变形能力强,尤其在抵抗不均匀沉降方面效果显著的复合筏板基础。
专利号为ZL 201020635018.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应采空区地基变形的建筑基础,建筑基础包括独立基础、梁基础,每一个梁基础下面有两个独立基础支撑,独立基础和梁基础之间安装有顶升装置,在梁基础上设置测斜仪,通过梁基础和独立基础之间的顶升装置自动调整梁基础支撑处的高度,使建筑物保持水平,尽可能地减小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陷量;但是独立基础和梁基础整体性不强,调节不均匀沉降能力较弱,对于采空区建筑基础,宜采用整体性好、抗变形能力强的复合筏板基础。
另外,虽然筏板基础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和调节不均匀沉降等特点,但与普通地基相比采空区地基不仅存在不均匀沉降,还存在剩余变形和活化变形,普通的筏板基础调节不均匀沉降、抗水平变形能力不足,因此宜采用抗水平变形能力强和抵抗不均匀沉降效果显著的复合筏板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实施方便,使用效果好的适用于采空区建筑的抗变形复合筏板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采空区建筑的抗变形复合筏板基础,包括褥垫层、刚性垫层、粘性滑动层和双层筏板,地基内部设有锚杆;粘性滑动层包括上部沥青油毡层和下部沥青油毡层;双层筏板包括上部筏板和下部筏板;褥垫层、刚性垫层、下部沥青油毡层、下部筏板、上部沥青油毡层以及上部筏板依次铺设于地基上;褥垫层为碎石垫层,褥垫层的厚度为300~600mm;刚性垫层为混凝土层,刚性垫层的厚度为100~150mm。
下部筏板和上部筏板的厚度均为300~400mm;下部筏板和上部筏板之间的上部沥青油毡层共有两层,两层上部沥青油毡层之间夹设中粗砂。
上部筏板与钢筋混凝土柱相连,钢筋混凝土柱内设沿钢筋混凝土柱高度方向设置的纵向钢筋和沿钢筋混凝土柱周向设置的横向箍筋。
钢筋混凝土柱末端嵌入上部筏板内,受力钢筋末端设水平设置的水平段,水平段嵌入上部筏板内。
钢筋混凝土柱底部的相邻横向箍筋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筋混凝土柱中部及上部的横向箍筋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5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