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4901.X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6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智格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F8/35;G06F8/3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态软件 面向对象设计 数据模型 应用系统 建模 对象建模 对象设计 功能分析 可重用性 面向对象 多态 聚类 封装 抽象 复合 节约 继承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为:通过对应用系统中的对象进行抽象、聚类及功能分析,获得各类对象之间的依赖、层次及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组态软件建立整个组态软件的数据模型,在建立整个组态软件的数据模型时利用面向对象中封装、继承、多态、复合的设计方法进行对象设计。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各个不同应用系统的对象建模问题,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节约开发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属于工控领域的组态软件模型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控领域中,已经存在了不少的组态软件。但是它们都是针对各自的应用系统进行设计的,只是针对于各自的领域,软件可重复利用率不高。当应用场景发生变化后,需要对已经存在的组态软件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而且现在已有的组态软件在数据建模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进行设计,在抽象、继承、多态以及复用上并没有太多的体现,因此利用这些组态软件进行模型定义和设计的时候,数据定义比较繁琐,定义对象工作量大,而且需要对不同的对象的各个数据属性定义各自的方法操作,造成了使用和实现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各个不同应用系统的对象建模问题,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节约开发成本。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为:通过对应用系统中的对象进行抽象、聚类及功能分析,获得各类对象之间的依赖、层次及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组态软件建立整个组态软件的数据模型,在建立整个组态软件的数据模型时利用面向对象中封装、继承、多态、复合的设计方法进行对象设计。
所述的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全局唯一的标识,应用可以通过该标识找到对应的对象。
所述的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每个对象都通过抽象定义属于自身的属性和方法;
如果某些对象具有相同的数据属性以及基本的行为方法,那么会将这些属性提取出来,创建一个抽象的对象,这些具有相同数据属性的对象会从该抽象对象继承而来,主动获取抽象对象所提供的属性和方法;
当某个数据对象继承的抽象对象的属性或方法发生变化后,该数据对象自动获得修改后的效果,而不需要再次定义。
所述的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对象之间按照单继承的方式进行。
所述的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通过对象覆盖积累对象的方法,让对象根据各自的情况操作继承自抽象对象的属性。
有益效果:
本发明组态软件在数据建模的时候并完全按照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进行设计,在抽象、继承、多态以及复用,因此利用这些组态软件进行模型定义和设计的时候,数据定义比较简单,定义对象工作量较少,而且通过多态和继承使得使用和实现极为方便。
组态软件能够很方便的应用在其他领域,可以适应不同领域的组态软件,完成这些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模型定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组态软件建模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为:通过对应用系统中的对象进行抽象、聚类及功能分析,获得各类对象之间的依赖、层次及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组态软件建立整个组态软件的数据模型,在建立整个组态软件的数据模型时利用面向对象中封装、继承、多态、复合的设计方法进行对象设计。因此利用这些组态软件进行模型定义和设计的时候,数据定义比较简单,定义对象工作量较少,而且通过多态和继承使得使用和实现极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智格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智格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4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