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酸性萃取体系源头减少萃取剂用量并降低水相中有机物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9628.1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2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宁朋歌;曹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26 | 分类号: | C02F1/26;B01D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萃取 体系 源头 减少 用量 降低 相中 有机物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酸性萃取体系源头减少萃取剂用量并降低水相中有机物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待处理溶液的酸性萃取体系中加入复配的相界面改性剂,静置分离,得到萃取液和萃余液;其中,所述复配的相界面改性剂按体积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醇类溶剂70份~100份;酮类溶剂0份~20份;酯类溶剂0份~10份。本发明方法可以解决酸性萃取体系萃取过程中萃取剂溶解或夹带损失造成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过高,对设备和产品造成严重影响的难题,使废水中萃取剂损失直接减少70%以上,大幅度提高萃取剂源头减排率,大大降低水相中有机物含量减少二次污染,降低萃取设备负担,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从酸性萃取体系源头减少萃取剂用量并降低水相中有机物含量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酸性萃取体系,从其源头减少萃取剂用量并降低水相中有机物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湿法冶金领域,溶剂萃取法作为一种提取/分离金属的重要分离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溶剂萃取法根据萃取体系的不同分为酸性萃取体系、中性萃取体系、胺类萃取体系和螯合萃取体系,酸性萃取体系所用的萃取剂包括有机磷酸、羧酸以及其他一些有机酸,其中有机磷酸应用较多,镍、钴、铁、钙、锌、铝、锰和镁等金属的萃取均可用酸性萃取剂。但在实际萃取过程,由于萃取剂合成方法的差异、萃取操作条件的变化以及浸出液中杂质的影响等,萃取体系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乳化,虽然该乳化现象不同于胺类萃取体系那样严重,但是会造成大量萃取剂的损失,同时造成萃取体系水相油含量过高,造成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二次污染,因而急需一种简单有效且不影响萃取体系主工艺的解决办法。
在萃取体系加入复配的相界面改性剂是解决轻微乳化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胺类萃取体系已经成为共识,对于酸性萃取剂体系,因为具有与胺类萃取体系不同的官能团和萃取机理,造成乳化的方式和程度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发明一种专用于酸性萃取体系的相调节剂。
目前对于酸性萃取体系二次污染废水申请的专利较少。CN 105152433A公开了一种铜、钼萃余液混合废水去除COD的方法,CN 105198139A公开了一种湿法冶金行业萃余液废水COD的去除方法,两种方法均是对萃余液中含有的致使COD高的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加入吸附剂/吸附树脂结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降解萃余液废水中的有机物。CN 104261607A公开了一种复杂萃余液的处理方法,主要通过将萃余液经过三级冷冻结晶、离心分离,将萃余液中的盐回收。专利CN 103466821A公开了一中稀土萃取中的萃余液含酸废水处理回用装置。
但对于酸性萃取体系,现有技术均关注的是萃取液中得到的金属离子的浓度以及在萃取后再对萃余液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不仅净化处理操作复杂,萃取液中水相含油过高会造成萃取剂用量加大,进而增加成本。可见,现有技术均未涉及到从萃取剂减排角度以及从萃取体系源头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酸性萃取体系中存在的萃取剂损失严重,萃余液废水中COD过高,净化处理操作复杂严重,造成经济损失和严重二次污染,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的难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从酸性萃取体系源头减少萃取剂用量并降低水相中有机物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仅通过加入复配的相界面改性剂,而不再需要添加其他添加剂,即可改善萃取分相速度,降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使其较不加改性剂的酸性萃取体系,萃取剂的损失量降低超过70%,为后续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酸性萃取体系源头减少萃取剂用量并降低水相中有机物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为:
在待处理溶液的酸性萃取体系中加入复配的相界面改性剂,静置分离,得到萃取液和萃余液;
其中,所述复配的相界面改性剂按体积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醇类溶剂 70份~99.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9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不同油滴粒径的高效油水分离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除磷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