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施工船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1720.3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7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生;宋光兴;张中;赵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浩海疏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96;E02F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船 船体 工作臂 工作装置 前支腿 液压泵 打桩 中小型河道 电机驱动 吊车吊装 多台设备 河道垃圾 可拆卸的 连接支撑 清淤设备 操作室 功能室 后支腿 铰接处 球体 铰接 下端 转场 破碎 升降 装载 发动机 打捞 室内 挖掘 施工 联合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施工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河道清淤设备需要两台或多台设备联合完成的问题,同时多功能施工船也解决了施工船转场需雇佣吊车吊装等问题。该多功能施工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前端下方设有前支腿,前支腿下端连接支撑球体,所述船体的后端下方设有后支腿;所述船体的前端铰接有工作臂,所述工作臂可以以其铰接处为中心进行升降、旋转,所述工作臂上设有可拆卸的工作装置;所述船体上还设有操作室和功能室,所述功能室内设有由发动机或电机驱动的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为所述工作臂和所述工作装置提供动力。本发明的多功能施工船在施工中可以自行清除破碎、挖掘、装载、打桩、打捞河道垃圾等多种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船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适于在浅水区、河道、渠道、池塘及工业沉淀池等施工的、集反铲疏浚、绞吸疏浚及打桩作业于一身的多功能施工船。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小型河道处理设备,不论是河道清淤疏浚,还是河边的打桩护岸,都需要两台或多台设备联合完成,存在下述缺点:1)设备功能单一,增加采购设备数量;2)受施工工况的限制,施工车进出现场费时费力,有些地方根本无法进入;3)对于狭小的作业区域、浅水区,施工船根本无法适应现场,在现场无法施工;4)多种设备联合作业,占用作业空间加大,增加施工局限性;5)施工船不具备水陆两栖作业功能,工作船实用性能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功能施工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河道处理设备需要两台或多台设备联合完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施工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前端下方设有前支腿,所述船体的后端下方设有后支腿;
所述船体的前端铰接有工作臂,所述工作臂可以以其铰接处为中心进行升降、旋转,所述工作臂上设有可拆卸的工作装置;
所述船体上还设有操作室和功能室,所述功能室内设有由发动机或电机驱动的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为所述工作臂和所述工作装置提供动力。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船体的后端设有绞吸头,所述绞吸头通过四连杆机构安装于所述船体上;
所述绞吸头的开口始终处于水平方向。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船体上还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为水泵、螺旋桨或绞车钢丝绳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工作装置为绞吸吸泥头、反铲挖泥斗、打桩机、对开抓斗、滤斗、破碎斗中的一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腿的底端安装有支撑球体,所述后支腿连接有油缸,所述油缸控制所述后支腿的旋转和升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机动性能良好,可以实现自行进场转场,无需吊车的吊装;2、特别适合于工程量小、作业区域狭小、转场频繁的工况;3、施工中可以自行清除破碎各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4、具有水陆两栖作业功能,无吃水线限制,同样适合于浅水域或陆地作业;5、一机多用,两头忙工作形式,后端四连杆机构支撑的绞吸头,可以完成淤泥等的大排量搅拌、泵吸功能,前端可以配备绞吸吸泥头、反铲挖泥斗、打桩机、对开抓斗、滤斗、破碎斗等,以上装置的配用,使该船具有河道清淤疏浚、打桩护岸、清理河道浮油垃圾等功能;6、环保性好,通过性能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浩海疏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浩海疏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17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