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6532.1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6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华;史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8;H02J3/06;H02J3/48;H02J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电源 准入 配电网 约束条件 等效模型 静态安全 目标函数 配电网潮流 配电网系统 决策依据 平衡方程 稳态条件 下分布式 谐波影响 并网 谐波 电源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待接入分布式电源在稳态条件下的等效模型;以配电网系统中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容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配电网潮流平衡方程、静态安全约束条件和谐波含量约束条件,确定待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容量。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根据接入的分布式电源类型建立相应的等效模型;以系统分布式电源最大准入容量为目标函数,通过配电网静态安全约束条件和谐波含量约束条件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容量。本发明解决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谐波影响问题,较为全面、准确地在考虑谐波限值情况下分布式电源的准入容量,有利于为分布式电源的合理并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计算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化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峻,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有限性,清洁环保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传统的配电网由单电源结构变为多电源结构,对配电网的可靠性、电压分布、网损、谐波含量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分布式电源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实现电能变换并接入电网,不可避免向配电网注入谐波,是配电网常见的谐波源。其中谐波含量过高会给电网带来一定的危害,如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或拒动;缩短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各种仪表产生测量误差;谐波谐振等。
为了避免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时带来的危害,对于分布式电源的准入容量应有一定的限制。在引入分布式电源时,需要考虑到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准入容量的可接纳能力及各节点分布式电源的准入容量分配,既要保证不违背系统正常运行的静态安全约束条件,又要保证产生的谐波含量不会对配电网造成危害,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供电优势,使配电网更加稳定、经济地运行。
在引入分布式电源时,需要考虑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可容纳能力及各节点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分配,因此,对分布式电源的准入容量进行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计算方法,包括:
S1,获取待接入分布式电源在稳态条件下的等效模型;
S2,根据所述待接入分布式电源的等效模型,以配电网系统中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容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配电网潮流平衡方程、静态安全约束条件和谐波含量约束条件,确定所述待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容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S1,获取待接入分布式电源在稳态条件下的等效模型;
S2,根据所述待接入分布式电源的等效模型,以配电网系统中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容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配电网潮流平衡方程、静态安全约束条件和谐波含量约束条件,确定所述待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容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如前所述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接入的分布式电源类型建立相应的等效模型;以系统分布式电源最大准入容量为目标函数,通过配电网静态安全约束条件和谐波含量约束条件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容量。本发明解决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谐波影响问题,可以较为全面、准确地在考虑谐波限值情况下分布式电源的准入容量,有利于为分布式电源的合理并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6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