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及分散性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5501.4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董元帅;侯芸;田佳磊;田春玲;张艳红;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模量 沥青 混合 改性 剂掺量 分散性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及分散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待检区域内,按各取样点的直线距离不小于0.5m,单个取样重量不小于10kg的方式均匀取样,压实,制得待测样品试件;2)以待测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沥青改性剂的设计掺量为标准掺量,以所述设计掺量为100%计,从0%至100%均匀布置不少于6个掺量的标准值,压实,制得标准比对试件;3)采用超声检测,获得标准比对试件和待测样品试件的波速;4)根据所获得的声速判断所述待测样品试件中高模量沥青改性剂的掺量以及分散性。本发明采用超声波进行试验,试验条件简单,试验方法便于操作,评价指标真实可靠且易于计算得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及分散性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作为一种柔性高分子材料,以其优异的路用性能以及普遍的适用性在道路交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车流量和轴载也随之增加,为了增加路面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各种改性沥青也应运而生。
其中,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模量高于其他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特种沥青混合料。目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主要是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掺加高模量剂以达到提高沥青混合料模量的目的。高模量沥青混合多用于重载交通、高温地区、长大纵坡路段以及机场道面,主要解决路面强度不足,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不良而造成的车辙、拥包等变形类病害。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由于机械故障或管理不善导致的高模量改性剂掺量与设计掺量出现偏差,或由于原材料以及拌合工艺等影响,高模量改性剂在沥青混合料中会出现分散不均匀导致混合料改性效果不良等影响。
对于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剂掺量和分散性能,现行规程、规范或标准并未给出一套试验检测方法。目前对于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基本停留在人为监控方面,而对混合料成品中的高模量剂掺量尚未有较好的检测方法。国内在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剂分散性测试方法方面研究甚少,仅有少数科研工作者发表相关论文文献。文献(陈雍春.高模量剂掺拌方法及掺量的研究[J].中国水运,2017(7):370-372)提出了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改性剂分散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染色示踪”对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改性沥青进行荧光染色,切片后借助显微镜对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剂进行微观观测,评价其分散性的好坏。
公开的文献中提出的高模量剂分散性评价方法多为微观测试法,测试难度大,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已公开试验手段无法在现场进行便捷高效的评价高模量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散性。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及分散性的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基于超声波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机理,提出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及分散性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评价指标,为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所述评价方法采用超声波对测法对目标混合料试件进行试验,试验条件简单,试验方法便于操作,评价指标真实可靠且易于计算得到;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待检区域内,按各取样点的直线距离不小于0.5m,单个取样重量不小于10kg的方式均匀取样,再将取得的沥青混合料样品经压实后,制得n个获得待测样品试件;
2)以待测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沥青改性剂的设计掺量为标准掺量,配以除所述高模量沥青改性剂外的所述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全部物料;以所述设计掺量为100%计,从0%至100%均匀布置不少6个掺量的标准值,按步骤1)相同的方法压实后,制得不同掺量的标准比对试件;
3)将所述标准比对试件和所述待测样品试件分别采用超声检测,分别获得所述标准比对试件的声速为Vb0~Vb1,及其所述待测样品试件的声速V1~Va,并计算所述n个待测样品试件的声速的平均值V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5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