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裂化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1215.0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5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明;王强;徐成裕;鹿志勇;孙士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5/06 | 分类号: | C10G5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依云 |
地址: | 31520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裂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催化裂化反应领域,公开了催化裂化方法及催化裂化系统。该方法包括:在预提升介质的作用下,使催化裂化原料在提升管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裂化反应,从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气相,并将气相注入吸收塔中进行处理,从吸收塔塔顶收集贫气,并将至少部分所述贫气循环用作预提升介质。所述催化裂化系统包括配置有提升管反应器的反应装置和吸收塔,所述反应装置顶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吸收塔的气相入口连通,所述吸收塔顶部的贫气出口与所述提升管反应器底部的预提升介质入口连通。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方法及催化裂化系统,可以减少再吸收塔气相负荷,有效提高吸收效果,减少干气中携带的丙烯组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裂化反应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催化裂化方法及催化裂化系统。
背景技术
催化裂化提升管底部预提升技术是目前各催化裂化装置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提升管底部设置预提升段,可以防止催化剂在提升管底部返混、沉积和促使催化剂在进料喷嘴处分布均匀、油剂接触良。目前采用的预提升介质一般是蒸汽和干气。由于蒸汽作为提升介质时会引起催化剂的热崩,生成细粉,使催化剂剂耗增加,高温和水蒸汽的作用下,也易使催化剂本身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同时由于水的汽化潜热大,水蒸气用量的增加会使分馏塔顶冷却器的冷却负荷增大,装置外排的含硫污水量增加。所以催化裂化装置一般会设置一套蒸汽和干气可相互切换的预提升分布系统。装置在正常情况下,采用干气作为预提升介质,在开工和事故状态下,切换成蒸汽预提升,以保证催化剂的流化及循环。正常工况下,用干气做预提升介质有以下优点:
(1)干气和水蒸气相比,具有品质稳定、比热容低、分子量小等特点,采用干气替代水蒸气,可稳定底部起始温度,优化操作条件,能使装置能耗大幅降低。
(2)氢和轻烃是干气的主要成分,因此以干气作为预提升介质可使提升管反应器氢分压和干气分压增高,根据平衡反应的规律,一方面有利于抑制油品脱氢反应,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干气生成,降低了干气和焦炭产率。
(3)干气做预提升介质阻碍了高温催化剂与水蒸气的直接接触,削弱催化剂热崩和老化现象,减少催化剂消耗速率。
然而用干气做预提升介质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由于干气循环量的大幅度的增加。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为例,干气出装置量为18500Nm3/h,预提升干气流量为10500Nm3/h,用干气做预提升介质后,干气在反应、分馏、气压机和吸收解析部分的循环量增加了56.8%,干气循环量的大幅增加,引起以下问题:
(1)气压机负荷明显增加,当前催化裂化装置对气压机组设计时对干气预提升一般考虑较充分,机组负荷一般足够,机组蒸汽消耗略有增加,但整体能耗小于蒸汽做预提升介质。
(2)气体吸收部分负荷大为增加,使干气中C3以上组份含量增加,干气中C3以上组份(特别是C3)含量增加,使高附加值产品进入低价值产品中,造成了效益损失。
(3)虽然现有将再吸收塔贫吸收油由柴油改为顶循油的技术,再吸收塔吸收效率有一定提高,但因再吸收塔气相负荷不变,提高程度有限。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为例,干气中丙烯含量约1.51%(v/v),经模拟测算采用该工艺可将干气中丙烯含量下降0.4%(v/v)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干气作为预提升介质时再吸收塔气相负荷增加、吸收效率较低、干气中丙烯含量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催化裂化方法和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催化裂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预提升介质的作用下,使催化裂化原料在提升管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裂化反应,从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气相,并将气相注入吸收塔中进行处理,从吸收塔塔顶收集贫气,并将至少部分所述贫气循环用作预提升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1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