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和传导式车载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7548.6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8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A·阿尔巴娜;M·N·安瓦尔;S·M·齐希;A·J·纳牟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14;B60L53/22;H02J50/12;H02J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伟峰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传导 车载 充电 系统 | ||
用于从电源充电的车载充电系统可包括能量存储系统。连接器可被配置为将车载充电系统与电源联接。充电电路可电连接在连接器与能量存储系统之间。转换器在充电电路中可电连接在连接器与能量存储系统之间。整流器在充电电路中可电连接在连接器与转换器之间。感应接收器的输出可与充电电路电连接在连接器与转换器之间。转换器可控制从电源和感应接收器至电能存储系统的电压和电流的传递。
背景技术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充电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感应和传导式机载充电系统。
当移动应用中使用诸如电池系统等能量存储系统(ESS)时,需要一种方便的方法来逆转ESS的耗尽。耗尽的ESS或其可充电部分可与充电单元进行物理交换。交换要求兼容电池组和被设计成适应交换的系统是可用的。使用该选项对于更复杂的系统来说可能存在逻辑上的挑战。另一种选择可能涉及使用充电器的主要部件在车外的车外系统。这种类型的方法可使用充电站或其它类型的充电设施。车外充电系统需要连接移动单元上的构成部分,并且因此需要兼容性。另一种选项可为车载系统,其中充电系统的主要部件由移动单元携带。对于车载充电器,主要充电器部件是每个单独移动单元的部分,而不是位于通过插入式连接供电的车外站处。
无论是车载还是车外充电器,均需要可用的电源和与其兼容的连接来实现充电。当移动单元的部件与充电设施的配合部件接合时,可采用与车外源的物理连接。在其它应用中,车载发电机可用于供电。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系统,均需要提供方便有效的充电能力。
因此,期望提供用于给电池充电的改进型系统和技术。还期望提供利用这种技术的方法、系统和车辆。另外,根据随后的详细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结合附图和前述技术领域和引言,充电系统的其它期望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许多示例可能涉及一种用于从电源向ESS充电的车载充电系统。联接装置可被配置为将车载充电系统与电源联接。充电电路可电连接在联接装置与ESS之间。转换器在充电电路中可电连接在联接装置与ESS之间。整流器在充电电路中可电连接在联接装置与转换器之间。感应接收器的输出侧可与充电电路电连接在联接装置与转换器之间。转换器可控制从电源和感应接收器至ESS的电压和电流的传递。
许多附加示例可能涉及一种用于从交流(AC)电源充电的车载充电系统。可使用直流(DC)ESS。连接器可被配置为将车载充电系统与AC电源联接。充电电路可电连接在连接器与ESS之间。整流器可在充电电路中与连接器电连接,整流器将AC转换为DC。转换器在充电电路中可电连接在整流器与ESS之间,并且可提升DC电压。另一种转换器在充电电路中可电连接在第一转换器与ESS之间。车辆上可设置有感应接收器。感应接收器可被配置为在气隙两端与源发射器联接。感应接收器的输出侧可与充电电路电连接。
在许多其它示例中,可提供车载充电系统用于从AC电源向DC ESS充电。车载充电系统可被设置在车辆上。电动机可被配置为推进车辆。ESS可被设置在车辆上并且可与电动机电连接以向其供电。车辆上的连接器可被配置为与AC电源联接。传导式充电电路可电连接在连接器与ESS之间。整流器可电连接在传导式充电电路中并且可将AC转换为DC。第一转换器在传导式充电电路中可电连接在整流器与ESS之间。第一转换器可提升传导式充电电路中的DC电压。第二转换器在充电电路中可电连接在第一转换器与ESS之间。车辆上可设置有感应接收器。感应接收器可被配置为在气隙两端与源联接以在感应接收器中引发电流。感应接收器可电连接在感应充电电路中。感应充电电路可在位于连接器与第二转换器之间的节点处与传导式充电电路电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以下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相似附图标记标示相似元件,且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ESS充电系统的电气化车辆的功能框图;
图2是根据许多示例性变型的与图1的电气化车辆一起示出的ESS充电系统方面的框图;
图3是根据许多示例性变型的包括与图1的电气化车辆一起示出的ESS充电系统的示意图;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75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