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生物质颗粒机应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7298.6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1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庞中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中化 |
主分类号: | B01J2/00 | 分类号: | B01J2/00;C10L5/44;H02H3/08;H02H7/08;H02P27/04;H02P23/24;H05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机 加热控制机构 温控电阻 上料机 应用控制系统 发热元件 秸秆生物 启动按钮 串联 过流保护装置 自动切断电源 变频调速器 电流互感器 电信号连接 故障排除 恒定加热 机器检修 绞龙电机 双向调节 自动恢复 感温器 主电机 自恢复 阈值时 并联 产能 上料 温器 整机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生物质颗粒机应用控制系统,包括加热控制机构、颗粒机控制机构、上料机控制机构和总启动按钮,加热控制机构、颗粒机控制机构和上料机控制机构并联后与总启动按钮串联,加热控制机构内设置有感温器、温控电阻和发热元件,温控电阻和发热元件串联,感温器和温控电阻电信号连接,颗粒机控制机构内包括有颗粒机电流互感器,上料机控制机构内设有变频调速器。当流过颗粒机主电机电流超过设计上限阈值时自恢复过流保护装置自动切断电源,机器检修完毕、故障排除以后电路自动恢复。本发明还能保持恒定加热区间,根据电流大小双向调节上料小绞龙电机转速,保持整机产能,同时对颗粒机本身同时具有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颗粒机,尤其涉及一种秸秆生物质颗粒机应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一般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利用废弃物做成的生物燃料环保无污染。
国外成型燃料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50年代为研究、示范、交叉引进阶段,研究的着眼点以代替化石能源为目标;20世纪70~90年代为第二阶段,各国普遍重视了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对数量较大的、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产生了兴趣,开展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的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在生活领域较大量地应用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为第三阶段,以丹麦为首的国家开展了规模化利用的研究工作,丹麦著名的能源投资公司BWE率先研制成功了第一座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发电厂。美国将秸秆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工、出口,而且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加工,有些已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但美国秸秆利用的方向不是作为燃料使用,而是饲料或其他工业原料,其中秸秆收集的方式是从田间开始的,主要技术为“秸秆打捆”技术。日本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应用机械活塞式成型技术处理木材废弃物,并于1954年研制出棒状燃料成型机及相关的燃烧设备,1983年又从美国引进颗粒成型燃料生产技术。日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设备已经定型,并形成了产业化,在加热、供暖、干燥、发电等领域已普遍推广应用;该类成型机在大幅度提高成型部件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单位产品能耗。国外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1)生产技术大部分已经成熟,并达到规模化和商品化:(2)成型燃料的用途已经由壁炉燃烧等生活用能为主转向了生产应用;(3)设备制造比较规范,但能耗高,价格高。
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发展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螺旋推进式秸秆成型机,1990年后,机械螺杆式、柱塞式成型技术得到发展。目前,国内主要设备类型有:螺杆挤压式成型机、活塞式成型机和压辊式成型机。其中,压辊式成型机一般配合环模使用,环模成型机又可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卧式环模成型机是国内的主流机型,近几年,河北、山东、河南、江苏、辽宁、安徽等地开始将成型设备进行示范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呈现出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导向逐步加强的特点,但仍存在企业生产规模小、产能浪费的问题。
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质颗粒机无加热装置,并且颗粒机的上料电机转速无法根本主电机的电流变化实时自动调节,因此无法保障颗粒机的最大产能,这样就容易导致产能不够或者浪费产能的情况发生,同时设备稳定运行能力不高,且功耗大,产能低,实用范围低。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加热恒温、并且充分利用产能的秸秆生物质颗粒机应用控制系统。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中化,未经庞中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7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剂供给装置及药剂计数装置
- 下一篇:连铸低碱度中包渣造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