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回声探测仪观测沉水植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4802.7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龙;程寒飞;詹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S15/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水植物 观测 探测仪 回声 水体 观测结果 回声信号 人为干扰 数据采集 数据获取 水体环境 相关信息 出水区 覆盖度 浅水区 入水区 深水区 中水区 水中 走航 采集 分析 水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回声探测仪观测沉水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沉水植物观测断面确定:根据沉水植物的种类、水体环境以及人为干扰程度,对水体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入水区、出水区、深水区、中水区以及浅水区,并在所得的区域内分别设置观测断面;2)沉水植物数据获取:将回声探测仪深入水中,沿步骤(1)所确定的观测断面进行走航观测,同时进行水声学数据采集;3)沉水植物观测结果分析:依据采集到的水声学数据中的回声信号分析所观测水体不同区域断面沉水植物的冠盖高度和百分比覆盖度。本发明相较于其他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在大范围水域观测沉水植物的基础上获得足够的相关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生态调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回声探测仪观测沉水植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沉水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其对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促进水体自身净化及其它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了解和掌握沉水植物的详细情况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评价、人类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分析以及制定控制外来入侵水生植物对策等一系列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但截至目前,对于沉水植物的观测方法通常还是采用人工样方调查(采草夹或耙进行原位采样)或采用遥感反演技术获得沉水植物的具体信息。人工样方调查可以获得较为详细具体的沉水植物的信息,但其观测范围有限;遥感反演技术可以获得大范围的沉水植物的信息,但获得的沉水植物信息相对有限。而且这些沉水植物观测手段通常受限于水体的透明度,往往难以获得深水区沉水植物的相关信息。而采用数字化回声探测技术则可以在大范围水域观测的基础上提供足够的沉水植物相关信息。
检索发现,申请号CN201410545845.9、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来调查沉水植物生物量的方法》提出一种采用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来获得沉水植物生物量的方法,但其仅在水质较为清澈的水体效果较好,应用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申请号CN201110404497.X、专利名称《一种大型水生植物定量采样器》和申请号CN201320014309.7、专利名称《水生植物中远距离采样器》对沉水植物人工采样工具进行了优化和改良,但依然存在观测范围相对较小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利用回声探测仪观测沉水植物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利用回声探测仪观测沉水植物的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1)沉水植物观测断面确定:根据沉水植物的种类、水体环境以及
人为干扰程度,对水体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入水区、出水区、深水区、中水
区以及浅水区,并在所得的区域内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2)沉水植物数据获取:将回声探测仪深入水中,沿步骤(1)所确定的观测断面进行走航观测,同时进行水声学数据采集;
3)沉水植物观测结果分析:依据采集到的水声学数据中的回声信号分析所观测水体不同区域断面沉水植物的冠盖高度和百分比覆盖度。
进一步地,观测断面之间的间隔为250~500m。
进一步地,步骤3)中分析方法具体为:选择以10~20个回声信号为单元分析沉水植物百分比盖度,统计每个单元的沉水植物百分比覆盖度,得到平均百分比盖度值。
进一步地,进行走航观测时,回声探测仪的入水深度为0.2~0.5m,观测船走航速度为2~3m/s。
进一步地,进行走航观测时,回声探测仪入水深度为0.2~0.5m;若待观测水体最大水深小于5m,采用水平式观测;否则采用垂直式观测。
进一步地,回声探测仪为美国Biosonic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X的回声探测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8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