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烟气变压排放水循环的热废水浓缩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4672.7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5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民;杨希刚;李洪峰;尉院春;薛庆堂;郭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16;C02F1/1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赵超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蒸馏浓缩 热废水 热烟气 变压 饱和烟气 浓缩系统 浓缩液 水循环 除湿 排放 进气口 废水浓缩液 水蒸气冷凝 单元压缩 废水循环 膨胀单元 相变换热 冷凝水 排液口 热压缩 收集锥 预热器 主烟道 上端 排出 载气 锥斗 对流 废水 电厂 浓缩 引入 出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烟气变压排放水循环的热废水浓缩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以电厂主烟道引入的热烟气为载气从蒸馏浓缩塔进气口进入,在蒸馏浓缩塔内与从蒸馏浓缩塔上端喷下的热废水对流,废水中部分水分被烟气带走,分别得到湿饱和烟气和废水浓缩液;该湿饱和烟气先经烟气热压缩单元压缩,再经预热器相变换热,其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冷凝水和除湿烟气,该除湿烟气经过烟气膨胀单元变压排放,浓缩液收集锥斗内的浓缩液经废水循环出口及管道多次浓缩直至达到目的浓度后从排液口排出锥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涉及废水的浓缩减量,具体涉及一种热烟气变压排放水循环的热废水浓缩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废水空气蒸馏浓缩方法,该废水可以为脱硫废水。
背景技术
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一般包括预处理单元、浓缩减量单元、末端固化单元三部分。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浓缩减量技术主要有热浓缩(如:MVC/MED蒸发浓缩)、膜浓缩(如:RO高压反渗透、FO正渗透浓缩)。
MVC/MED热浓缩技术:可将脱硫废水预处理产水浓缩至TDS≤20万ppm,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高盐度废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有与废水接触的设备部件都要使用价格高昂的金属材料,造成了设备成本较高;2)由于蒸汽与废水传热表面极其重要,若换热表面形成结垢,则系统性能将大幅度减低,因此该技术对废水预处理的要求也非常高;3)废水盐度较高时,相应的沸点升高也较高(如氯化钠溶液在饱和浓度条件下沸点升高达13℃),蒸发浓缩技术此时的能效不高,造成运行成本增加。因此,普遍存在投资、运行维护费用高,占地面积大,设备结垢腐蚀严重等问题。
膜浓缩技术:FO正渗透和RO高压反渗透浓缩技术,可将脱硫废水预处理产水分别浓缩至TDS≤18万ppm和TDS≤10万ppm,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占地面积略低于MVC/MED热浓缩技术,1)为了防止膜元件污堵,其对废水的预处理要求较高,从而增加了预处理的投资和运维费用;2)运行过程中膜元件不断劣化,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3)受膜技术的限制,废水的浓缩倍数较低,浓水排放量高于MVC/MED热浓缩技术,增加了末端处理(如:蒸发结晶等)的投资和运维费用;4)普遍存在膜系统清洗困难、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短、抗负荷冲击能力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烟气变压排放水循环的热废水浓缩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废水空气蒸馏浓缩方法,该废水可以为脱硫废水。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热烟气变压排放水循环的热废水空气蒸馏浓缩系统,包括烟气进气单元、废水进液单元、蒸馏浓缩塔、废水加热单元、烟气热压缩单元和膨胀单元;
所述蒸馏浓缩塔的下部设有进气口,底部设有浓缩液收集锥斗,顶部设有湿烟气出口;
烟气进气单元包括与电厂主烟道连通的烟气管道,烟气从蒸馏浓缩塔的进气口进入塔体;
废水进液单元包括废水进液管道,该管道的一端从蒸馏浓缩塔的上部进入塔体并向下开口,另一端为废水进液口;所述废水加热单元包括设于废水进液管道上的预热器和换热器,废水经预热器、换热器加热进入塔体;所述预热器还通过烟气热压缩单元与蒸馏浓缩塔的湿烟气出口连通,压缩的湿烟气经预热器冷凝除湿后经过烟气膨胀单元变压排放;所述换热器还与为废水加热的热源连通;
所述浓缩液收集锥斗设有用于排放浓缩液的排放阀和排液泵,锥斗底部还设有废水循环出口及管道,该管道将废水循环出口与废水进液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蒸馏浓缩系统还包括设于塔体进气口处的进气调制机构和设于塔体湿空气出口处的排气调制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浮渣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卧式废水汽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