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减少工业污水排放的废水降解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2850.2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8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潘泽琪;包俊芳;冯丹;廖蕤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泽琪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4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污水排放 处理装置 废水降解 降解 废水 齿轮配合机构 动力输出机构 药物存放装置 废水过滤器 动力电机 防护罩壳 进水管道 启动机构 推动机构 药物降解 闸门开启 自动打开 反应器 废水处理 出料口 出水管 传输管 连接管 排污管 平滑 法兰 融合 流动 污染 | ||
1.一种用于减少工业污水排放的废水降解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进水管道(1)、废水过滤器(2)、法兰(3)、传输管(4)、连接管(5)、药物降解装置(6)、降解反应器(7)、出水管(8)、排污管(9),所述进水管道(1)的底端与废水过滤器(2)的顶端相焊接,所述废水过滤器(2)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法兰(3),并相互焊接,所述废水过滤器(2的底端与传输管(4)的顶端嵌套连接,所述连接管(5)与废水过滤器(2)相连接,所述药物降解装置(6)嵌入安装于降解反应器(7)的顶端,所述出水管(8)与降解反应器(7)相嵌套,所述排污管(9)与降解反应器(7)嵌套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降解装置(6)包括防护罩壳(61)、启动机构(62)、平滑推动机构(63)、动力电机装置(64)、齿轮配合机构(65)、动力输出机构(66)、闸门开启机构(67)、药物存放装置(68),所述启动机构(62)嵌入安装于防护罩壳(61)的上表面,所述启动机构(62)与动力电机装置(64)相连接,所述动力电机装置(64)的底端与齿轮配合机构(65)啮合连接,所述齿轮配合机构(65)与动力输出机构(66)配合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机构(66)与平滑推动机构(63)相互扣合连接,所述平滑推动机构(63)的底端与闸门开启机构(67)相连接,所述药物存放装置(68)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防护罩壳(6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工业污水排放的废水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机构(62)包括连接杆(621)、启动按键(622)、第一复位弹簧(623)、传导管(624)、正极连接端(625)、负极连接端(626)、电流转换器(627),所述启动按键(622)的底端与第一复位弹簧(623)嵌套连接,所述启动按键(622)的底端与连接杆(621)相连接,所述连接杆(621)与传导管(624)嵌套连接,所述传导管(624)的底端与正极连接端(625)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正极连接端(625)的下方设有负极连接端(626),所述负极连接端(626)与电流转换器(62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工业污水排放的废水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推动机构(63)包括小转轮(631)、第一传动皮带(632)、第一转轮(633)、活动杆(634)、活动框体(635)、直杆(636)、第二复位弹簧(637),所述小转轮(631)与第一传动皮带(632)相贴合,所述第一转轮(633)的外表面与第一传动皮带(632)相贴合,所述活动杆(634)与活动框体(635)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框体(635)的底端与直杆(63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直杆(636)的底端与第二复位弹簧(637)嵌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工业污水排放的废水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机装置(64)包括连接头(641)、阴极体(642)、阳极体(643)、固定底座(644)、伺服电机(645)、轴承(646)、蜗轮杆(647)、电源线(648),所述连接头(641)通过电源线(648)与阴极体(642)电连接,所述阴极体(642)的右端设有阳极体(643),所述固定底座(644)的底端与伺服电机(645)的顶端相焊接,所述伺服电机(645)的底端设有轴承(646),所述轴承(646)与蜗轮杆(647)的顶端相嵌套,所述蜗轮杆(647)通过轴承(646)与伺服电机(645)嵌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工业污水排放的废水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配合机构(65)包括主动齿轮(651)、第二传动皮带(652)、从动轮(653)、固定框架(654)、紧固件(655)、小推杆(656)、第三传动皮带(657)、配合轮(658),所述主动齿轮(651)与第二传动皮带(652)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651)与蜗轮杆(647)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653)与第二传动皮带(652)相连接,所述固定框架(654)通过紧固件(655)与从动轮(65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654)的左端与小推杆(656)扣合连接,所述配合轮(658)与小推杆(656)相扣合,所述第三传动皮带(657)与配合轮(658)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泽琪,未经潘泽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285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