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革血筋缺陷的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2610.2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8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彭必雨;张旭;李艳红;张春晓;鲜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4C3/08 | 分类号: | C14C3/08;C14C3/10;C14C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革 制革 制革工艺 酶处理 转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浴液 蛋白酶 蛋白酶制剂 持续转动 弹性蛋白 方法适合 后续操作 间歇转动 胶原纤维 质量下降 血管壁 中和剂 漂洗 排液 削匀 转鼓 松散 血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革血筋缺陷的酶处理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将经削匀后的鞣制革坯100份投入转鼓中,按常规制革工艺进行漂洗后,加入水50‑500份,在25‑60°C下,加入适量的中和剂,转动30分钟以上,调节浴液的pH稳定在5.0‑9.0;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3份,转动30‑120分钟后,再加入0.05‑10份蛋白酶制剂,持续转动或间歇转动1‑24小时,排液,再按常规制革工艺进行后续操作。该方法通过使用具有弹性蛋白活力的蛋白酶对鞣制革坯中的血管壁进行松散和破坏来减轻/消除皮革粒面的血管痕迹,而且,可避免胶原纤维的过度破坏引起的皮革质量下降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适合于各种鞣制革坯的血筋缺陷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革血筋缺陷的酶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用蛋白酶处理鞣制后的革坯来解决皮革血筋缺陷的方法,属于皮革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筋是皮革的一种缺陷,主要是指显露在皮革表面的血管痕。其中,较粗的主动脉血管会引起皮革最严重的血筋问题。动物体内的血管富含弹性纤维成分,弹性纤维由于其特殊的交联结构,干燥后的弹性纤维弹性消失,变得既硬又脆。产生血筋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皮革内的血管壁未得到分散和破坏,血管中的弹性纤维成分在干燥后变硬,干燥后的血管部位变得“僵硬”,其“硬度”明显比周围胶原纤维大,因此,经过熨烫等操作后,血管痕显露产生血筋现象。
由于血管成分和结构的特殊性,特别是弹性纤维有较强的耐酸和耐碱性,传统的化学方法并不能有效地破坏血管。一些蛋白酶对生皮中的弹性纤维成分有破坏作用,但如果在准备工段中用蛋白酶破坏血管,往往会由于蛋白酶对胶原纤维的过度作用而造成成革质量的下降。因此,经传统的准备工段处理技术加工的革坯,由于血管被较完整的保留,血筋较明显成为皮革较普遍的问题。
在鞣制后革坯的湿染整工段,目前减轻血筋现象的主要思路和方法是,通过加强填充,提高皮革的紧实度和“硬度”,缩小血管部位与其周围胶原纤维“硬度”的差异,并增加皮的厚度来掩盖或减轻血管在成革粒面的显露。但是,该方法是一种被动的解决方式,是以牺牲皮革的柔软度为代价的,而且,过度的填充对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显然该方法对柔软度要求高的皮革是不适用的。
解决血筋问题的方式应该是对鞣制革坯中的血管壁进行松散和破坏,通过提高血管结构的柔软度、降低其与周围胶原纤维结构间的性能差异来减轻皮革粒面的血管痕迹。如前所述,弹性纤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难以被化学方法破坏,但具有弹性蛋白活力的蛋白酶能催化其水解,因此,可以在鞣制革坯的酶软化过程选择适当的蛋白酶对其进行处理。在准备工段用蛋白酶的处理会引起胶原成分的过度损失,然而,对于鞣制革坯,鞣制后的胶原纤维由于侧链基团与鞣剂分子结合,蛋白链间产生了交联作用,蛋白结构稳定性提高,但是,弹性蛋白对鞣剂的结合量少,鞣制革坯中的弹性纤维的“鞣制”效果远远不及胶原纤维,因此,鞣制革坯中的胶原纤维的耐酶性明显高于弹性纤维。所以,可以通过选择具有较强弹性蛋白活力的蛋白酶处理鞣制革坯,破坏血管壁的弹性纤维,使血管部位得到分散,达到减轻/消除皮革的血筋缺陷的目的。同时,由于鞣制后的胶原纤维具有更高的耐酶性,在酶处理过程中,可避免胶原纤维的过度破坏引起的皮革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根据皮革内血管壁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针对性的开发酶处理技术,减轻/消除皮革的血筋缺陷,对提高皮革产品的品质是非常必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皮革血筋缺陷的酶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制革过程中化学法解决血筋现象的效果差,准备工段中用蛋白酶处理血管的同时,容易出现的由于胶原纤维破坏严重,造成的成革空松和粒面损伤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2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