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9610.7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5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金凤;周芳蓉;代克岩;王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17/0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张仕婷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被 山体 蓄水 山坡 地被植物 山地森林 生植物 耐旱 耐湿 森林 坡度 海绵 栽植 栽种 复制 地域 施工 投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属于山林复绿技术领域。其将海绵城市中“蓄、渗”的理念加以运用进来,根据山坡不同坡长和坡度,布置蓄水草沟,山地森林山坡自上至下依次栽种不同的植物,蓄水草沟内栽植既耐旱又耐湿的矮生植物或地被植物。本发明具有施工简单、适用地域广泛、投资成本低廉、见效快、后期管养方便、易复制易推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具体涉及一种山体森林公园林下裸露土壤如何运用矮灌和地被在短期内复绿的方法,属于山林复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复绿,就是指恢复土地上的植被,保护裸露的土地,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目前主要有边坡复绿、矿山复绿、采石场复绿、山体复绿;本发明主要介绍山体森林公园林下复绿的方法和技术。
我国山体森林公园数量众多,这类公园由于规模庞大,普遍存在着山体公园林下大面积土壤裸露、泥土流失、植被空缺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1)林带植物种植间距过密、由于长期生长后空间和光照不足使林下的下木和地被长势衰弱直至寸草不生;(2)后期缺乏管养,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板结,不易渗水保水;(3)山体公园由于地形复杂,地势陡峭,坡高越大使绿地含水量和保水难度越大,土壤含水越低,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植物生长。可以看到很多山体森林公园内大量林下黄土裸露,坡脚却常有积水的现象,使公园景观效果不佳,生态效益受损。因此,如何解决山体森林公园林下植物的生长,使黄土不见天,净化空气和湿度,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景观风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借鉴国家提倡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运用蓄水草沟和结合林下耐阴耐旱矮灌或地被植物相结合的绿植手法将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国内山体森林公园林下土壤裸露,地被缺失、景观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其具有施工简单、适用地域广泛、投资成本低廉、见效快、后期管养方便、易复制易推广等优点。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步骤如下:
a、缓坡条件下,在乔木林下沿着山坡纵向方向上以30-50m的间距布置深度为60-80cm,宽度100-150cm的蓄水草沟;
或b、陡坡条件下,在乔木林下沿着山坡纵向方向上以20-30m的间距连续布置多级蓄水草沟;深度为60-80cm,宽度80-100cm。
所述缓坡条件为山坡坡度小于45°,陡坡条件为山坡坡度大于45°。
所述蓄水草沟内栽植既耐旱又耐湿的矮生植物或地被植物以解决山体公园由于高坡难以保水蓄水的难题,从而延长了水份在土壤地表和内部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同时,在蓄水草沟与沟之间的林下空间根据项目地域情况,选择当地适合的以耐阴、耐旱矮灌和地被植物进行复绿,以生长快速、易成活、易繁殖、覆盖力强、粗放管养、见效快的植物为主要选择原则,从而使山体森林公园展现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价值。
所述山坡横向方向上按照30m-100m的长度进行断开。
所述山地森林山坡自上至下依次栽种的植物为:高坡区植物为矮灌植物,高度50-60cm,中坡区植物为地被或蕨类植物,高度30-40cm,低坡区植物为草本植物,高度10-20cm。
山体森林公园林下复绿植物选择品种:南北方地区因地域环境、气候、湿度、海拔等条件差异,在适地适树总原则指导下进行。
以江浙地区的山体森林公园林下复绿植物为例推荐如下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9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