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0392.0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7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敏;孙亚峰;胡延东;王永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领科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4 | 分类号: | B32B17/04;B32B17/06;B32B17/10;B32B27/12;B32B27/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张云波;吴辉辉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纤增强 增强复合材料 热塑性面板 连续玻纤 复合材料 复合 热塑性基材 玻璃纤维 多层结构 加温加压 应力传递 综合性能 热塑性 基材 两层 纤维 承载 赋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包括依次设有的热塑性面板、玻纤增强和PP基材;该热塑性面板,玻纤增强和热塑性基材通过加温加压复合制成片材;玻纤增强由两层或多层结构的热塑性玻璃纤维复合而成,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应力传递和纤维承载效率,赋予材料较好的强度,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片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连续玻纤增强热塑性预浸带复合材料,不但具有连续玻纤的高强度和模量,而且具有热塑性树脂优异的冲击韧性和可回收性,使其在汽车、建筑、工程装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对复合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仅要求复合材料有很好的机械性能,还要有耐腐蚀、耐老化、阻燃、抗氧化等性能。尤其在汽车、集装箱、厢式货车等户外领域的使用,更是对复合材料的抗光老化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实现连续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用于汽车、集装箱、厢式货车等户外领域,而单纯的热塑性树脂具有加热变软、冷却固化的工艺特性,易于采用增材制造工艺来制备原型件或小批量成品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热塑性增材制造工艺包括:熔融沉积成型FDM、选区激光烧结SLS等。常用的增材制造用热塑性材料包括ABS,PLA,PA,PC,PEI,PEEK等,其形态多为丝状或粉状以分别配合FDM和SLS工艺要求,但受增材制造方法及所用原材料的限制,制备出来的部件力学性能普遍较低,不能满足工业应用对高性能部件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连续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包括依次设有的热塑性面板、玻纤增强和PP基材;该热塑性面板,玻纤增强和热塑性基材通过加温加压复合制成片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玻纤增强被热塑性面板和热塑性基材包覆浸渍,在热塑性面板和热塑性基材中具有良好的分散,并与热塑性面板和热塑性基材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玻纤增强由两层或多层结构的热塑性玻璃纤维复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塑性玻璃纤维的织物为平纹/斜纹方格布或者热塑性纤维短切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玻纤增强包括第一热塑性玻璃纤维、第二热塑性玻璃纤维和第三热塑性玻璃纤维;所述第二热塑性玻璃纤维与第一热塑性玻璃纤维和第三热塑性玻璃纤维成0度和90度角交替排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热塑性玻璃纤维呈45°层铺;第二热塑性玻璃纤维呈90°层铺;第三热塑性玻璃纤维呈-45°层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塑性基材为聚烯烃或工程塑料或生物可降解塑料或高温特种塑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玻纤增强进行增强,大大提高了其拉伸强度,可达到120Mpa以上。
2.玻纤增强由两层或多层结构的热塑性玻璃纤维复合而成,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应力传递和纤维承载效率,赋予材料较好的强度,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3.玻纤增强被热塑性面板和热塑性基材包覆浸渍,在热塑性面板和热塑性基材中具有良好的分散,并与热塑性面板和热塑性基材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同FDM或SLS制备方法相比,拓展了增强材料的类型及形式,并最终大幅度的提高制品的整体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玻纤增强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领科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嘉兴领科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0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