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自动夹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6319.6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5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仪迪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张可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自动 线装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试自动夹线装置,包括测试夹,测试夹拉线、气缸、控制电磁阀和控制电路,所述测试夹拉线的一端连接测试夹,另一端连接气缸,所述气缸通过测试夹拉线控制测试夹夹持或松开;所述测试夹包括弹簧通用夹子和设有测试感应金属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设有测试感应连接处J1;所述控制电磁阀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气缸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源、启动和停止测试自动夹线装置工作的总开关K1和停止开关Q1以及依次并联连接的电磁阀控制电磁继电器RY1、自锁电磁阀电磁继电器RY2、隔离电磁继电器RY3和隔离电磁继电器RY4。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的测试自动夹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测试工装或治具等测试线圈上的测试自动夹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线上对电机线圈、变压器线圈等进行测试时,该过程中大多需要人工接线,接线后启动相关仪器进行后续的测试,因此此过程中的接线效率决定了生产线的节拍,决定了生产线的日产量。
目前,除全自动无人操作产线外,其他产线都是工人用手压开测试夹,把待测线头伸入测试夹开口,松开手后测试夹便可以夹住测试线,进行后续测试操作,测试结束后,工人再按开测试夹,拿出测试线,进行下一次循环操作。此过程中工人要拿线和控制测试夹,操作步骤多,接线速度慢,测试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人工接线速度较慢,操作步骤多,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的测试自动夹线装置。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试自动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夹,测试夹拉线、气缸、控制电磁阀和控制电路,
所述测试夹拉线的一端连接测试夹,另一端连接气缸,所述气缸通过测试夹拉线控制测试夹夹持或松开;
所述测试夹包括弹簧通用夹子和设有测试感应金属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设有测试感应连接处J1;
所述控制电磁阀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气缸的工作状态;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源、启动和停止测试自动夹线装置工作的总开关K1和停止开关Q1以及依次并联连接的电磁阀控制电磁继电器RY1、自锁电磁阀电磁继电器RY2、隔离电磁继电器RY3和隔离电磁继电器RY4,所述控制电磁阀的电磁阀供电控制端J是电磁阀控制电磁继电器RY1的常闭触点,所述自锁电磁阀电磁继电器RY2的常开触点可闭合进行自锁;所述隔离电磁继电器RY3通过自锁电磁阀电磁继电器RY2的常开触点闭合得电吸合,所述隔离电磁继电器RY3的两个常闭触点把测试感应连接处J1与开关电源的直流正压连接端隔离,所述隔离电磁继电器RY4的两个常闭触点把测试感应连接处J1与开关电源的直流负压连接端进行隔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通用夹子包括固定座和夹板,所述夹板旋转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夹板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夹板的头部与固定座之间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板通过弹簧使夹持部夹持或松开,所述夹持部内两侧的测试感应金属为铜片,所述测试夹拉线固定连接于夹板的尾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开始测试时,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磁阀控制气缸,气缸把测试夹拉线压缩进而通过弹簧拉开测试夹,工人放入测试线后,测试线碰触到测试夹张开的两侧铜片后,控制电路探测到回路导通,关闭控制电磁阀,然后气缸松开测试夹拉线,测试夹依靠自身弹簧力量夹住测试线,控制电路同时给出测试信号,开始测试,测试结束后,控制电路接收到仪器发来的结束信号后,自动松开测试夹,工人取出测试线,开始下一次测试循环。每一个产品的手动接线时间为7-9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接线时间3-4秒即可完成,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自动夹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仪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仪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63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