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聚酰胺6/苝四甲酸二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6226.3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英波;张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9/14 | 分类号: | C08G69/14;C08G69/16;C08G69/22;C08K3/16;C08K5/09;C08L7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苝四甲酸二酐 聚酰胺 复合材料 阻燃 制备 功能材料技术 原位聚合 尼龙 | ||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聚酰胺6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原位聚合,将苝四甲酸二酐枝接到尼龙6上,从而得到得到聚酰胺6/苝四甲酸二酐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酰胺6/苝四甲酸二 酐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6本身具有耐磨、耐油、自润滑、绝缘、力学性能优良、易加工 成型、耐弱酸碱等优良的综合性能,但普通聚酰胺6也存在着易燃烧,极限 氧指数较低的缺陷,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子 电器、消费品、机械工业和其他行业。
Nylon6作为一种优良的工程塑料,在具有各项优良性能的同时,它同很 多高分子材料一样,具有易燃性,这一性质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了极大限制。 它在燃烧时,燃烧速度快,并伴随着大量熔滴产生,熔滴滴落极易包覆在物 体表面,导致下层物体引燃及产生腐蚀等灾害。这对于工业应用来说,是严 重的安全隐患。2007年,为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公安部实施了针对阻 燃塑料制品新标GB20286-2006《2006年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 要求和标识》,对高聚物燃烧烟密度和毒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聚物的发 展产生了新的压力。因为一般聚合物不但易燃,而且燃烧时的烟密度和毒性 都很高。另外,由于“烛芯效应”在玻纤增强的Nylon6中有很强的表现,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Nylon6抗燃烧性的减弱,甚至使得进行过一般阻燃改性 的Nylon6根本无法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这更是使得复合改性Nylon6的研 究和应用受到不小的冲击。而且由于其合成分子为极性分子,极限氧指数很 低,易吸水,对安全性和应用环境提出了一定要求,极大地限制了Nylon6在 交通运输,电子,电器等方面的应用。而对于阻燃Nylon6,其应用却更可以 得到大大的扩展。阻燃改性尼龙主要可以扩展应用于电子、低压电器、IT、 OA等目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仅以低压电器行业为例,随着国民 生产总值和发电设备的不断增长,将拉动低压电器行业持续发展。2011年全 国低压电器总产值近550亿元,低压电器用工程塑料需求量达到6万吨,而 且以年均10%的速率增长。因此,高性能环保阻燃尼龙的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国内企业对高性能环保阻燃尼龙材料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存在材料价 格高、供货周期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低压电器、IT、OA等行业 的发展。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环保阻燃尼龙材料将为国内电 子、低压电器、IT、OA等行业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子材料,填补 国内空白,对国内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经济有效,且简单 环保的一种聚酰胺6/苝四甲酸二酐阻燃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无需大量 的阻燃剂的使用,能简单快速制得聚酰胺6/苝四甲酸二酐阻燃复合材料。
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酰胺6/苝四甲酸二酐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 以下方法制备:
方法1.称取己内酰胺,6-氨基己酸,氯化锰(0.001-0.005g),苝四甲酸 二酐,次磷酸(0.0025-0.0075g)添加到四口烧瓶中,打开冷凝水,开始通入 氮气5分钟,然后在氮气保护氛围下,加热使其熔融并开始搅拌,加热,药 品开始融化,每隔10-20分钟将电压升高一小格,继续升高温度,恒温反应 2-3个小时,随后逐步将温度升高到250-270℃,恒温反应4-5h,反应结束后, 将聚合物从反应容器中倒出,得到苝四甲酸二酐/聚酰胺6聚合物,关闭氮气 和冷水;
方法2.将聚酰胺6、氯化锰、苝四甲酸二酐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 融挤出、造粒。所述的挤出机的工艺参数为:一区温度为150~200℃,二区 温度为185~225℃,三区温度为185~215℃,四区温度为195~215℃,机头温 度为205~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6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